肝脾大是骨髓纤维化(MF)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
对于凝血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以不使用阿司匹林常规抗凝治疗。
建议诊断存在疑问的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
医院张敏教授、广西医院刘振芳教授、医院唐晓钰主任、医院李莲乔医师等通过线上直播会议,对MPN诊疗领域的经验进行交流和介绍。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中的对病例答疑讨论,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
Part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骨髓纤维化病例分享
医院唐晓钰主任首先分享了一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骨髓纤维化(Post-PVMF)的病例。
病例分享病例简介
患者邓某,女,64岁。年11月因“腹胀”就诊。粒红巨三系增生,红细胞数量增多。基因检测:JAK2VF突变阳性。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合并MF,予羟基脲治疗。年2月患者因“进行性腹胀,乏力及活动障碍”再次入院就诊。查体:精神差,消瘦,贫血貌,腹部隆起,脾脏肋下20CM。
辅助检查
血常规:HGB:57g/L
生化:LDH:U/L
腹部彩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脾脏彩超厚经:mm,斜经mm
基因检测:JAK2VF突变阳性病例诊断
Post-PVMF(IPSS:2分,DIPSS:3分,中危-2)
诊治经过
-02予沙利度胺50mgqd,司坦唑醇2mgbid,输血,利尿,控制感染。患者乏力症状好转。
-09患者再次因乏力腹胀入院,伴有盗汗,瘙痒,骨痛,体重进行性下降。查体:精神差,贫血貌,消瘦。血常规:HGB:70g/L,MPN-10评分:52分。予芦可替尼15mgbid治疗。
-09复诊显示患者血常规指标未见降低,血红蛋白稳定,乏力好转,皮肤瘙痒,骨痛消失,腹胀及食欲明显改善。
-10患者因肢体浮肿,腹胀,气喘再次入院。查体:贫血貌,肢体重度浮肿,腹腔大量积液,较前增加。血常规指标平稳,予腹腔置管放液,利尿等处理,病情好转出院。期间未停用芦可替尼,因患者多次血常规提示指标稳定,芦可替尼加量至20mgbid。
疗效判定
患者最近一次复诊MPN-10评分:13分。血常规:HGB:84g/L,WBC、PLT正常。
病例疑惑
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肝大如何解释?
指南推荐PV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抗凝,但基于患者现阶段病情,该患者是否需常规抗凝治疗?
患者病程中出现腹水的原因如何?
后期治疗有何建议(是否继续联合用药和可能的获益)和可能的后期疾病预后如何预估?
张敏教授点评要点:
该患者年之前的病史缺乏,因此诊断存在争议,无法确定是Post-PVMF还是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建议该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FISH检测,完善诊断。
肝脾大是MF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MF患者经常合并肝脾脏的髓外造血,导致肝脾大,引起门脉高压。建议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该患者凝血功能较好,可以不使用阿司匹林常规抗凝治疗。
Part2——疑似急性髓系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病例分享
医院李莲乔医师随后分享了一例疑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继发MF病例。
病例分享病例简介
患者男,53岁。因“乏力5个月”,于年6月入院,诊断为AML(染色体+8)预后中等组。接受地西他滨、伊达比星、阿糖胞苷治疗。年7月因“腹胀1个月”再次入院。
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胸骨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10cm,质硬
血常规:WBC:20.77×/L,HGB:98g/L,PLT:62×/L
AMLMRD检测:未见白血病残留细胞
AML融合基因:阴性
外周血MPN相关基因突变及融合检测:ASXL1(突变频率42.5%),RUNX1(突变频率43.2%),SRSF2(突变频率45.6%),EZH2(突变频率43.6%)
骨髓活检:骨髓增生较活跃,粒红巨三系细胞增生,可见纤维化,未见原始细胞明显增多。HE及PAS染色示骨髓增生较活跃(>90%),巨核细胞数量大致正常,可见胞体小的巨核细胞。纤维组织灶性增生。网状纤维染色(MF-3级)
病例诊断
AML继发MF?
急变期PMF?
诊治经过
-07-26起予阿扎胞苷mg×7dq28d联合芦可替尼5mgbid治疗。
-08-26患者血小板水平回升,芦可替尼增量至10mgbig。
-09-23患者血小板水平进一步回升,芦可替尼增量至15mgbid。
疗效判定
患者缩脾效果较好,血象迅速恢复正常水平
病例疑惑
该患者的诊断如何确定?
张敏教授点评要点:
建议对该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该患者倾向于AML合并M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by/1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