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特”即将来袭,各地也将迎来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暴雨来袭,除了与之恶战外,我们还要警防血吸虫性肝病!
血吸虫含有5个种类。在中国,主要流行一种:日本血吸虫。据调查,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与长江流域以及以南的广东、广西、湖北、安徽浙江等地。
一、什么是血吸虫性肝病?
血吸虫性肝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导致的感染,其主要发生在肝与结肠内,是由虫卵所引起的病变。
二、症状
1、侵袭期
尾蚴侵入皮肤再到产卵需要一段的时期。当人体接触疫水数小时至3天内,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红点,然后逐渐变成丘疹,并伴有瘙痒症状。几天后可自行消退。
2、急性期
急性期的患者会伴有发热、肝脏肿大、腹泻、压痛感以及排脓便血,并且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3、慢性期:肝脾肿大
4、晚期:静脉周围纤维化,严重这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或腹水。
暴雨引来血吸虫性肝病?
暴雨来袭,各地频发洪涝灾害,随着洪涝灾害的加重,其水质也必会受到相应的污染,血吸虫可存活在疫水中,或者在接触这些疫水时也存在被感染的可能。
三、暴雨天如何预防血吸虫性肝病?
1、注意水源的饮用安全
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是预防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专家表示:60摄氏度的水在1分钟内可杀死尾蚴。因此,忌喝生水,应将水烧开后再进行饮用,可预防血吸虫性肝病。
2、查杀灭螺
血吸虫主要通过钉螺进行繁殖,钉螺是其中间宿主。若钉螺不存在,那血吸虫就无法生存与繁殖。所以,预防的第二个手段就是查杀灭螺,避免其污染水源,导致血吸虫性肝病。
3、定期检查
有疫水接触史或血吸虫性肝病症状表现者,医院就诊,定期检查,避免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by/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