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一科刘俊主任在10月28号下午的会议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了“HIV/HCV共感染肝穿病例与临床指标的研究”结果。他们对50例HIV/HCV共感染患者进行了肝活检肝脏组织学检测、肝功能和T淋巴细胞的测定,比较肝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从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程度来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需要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无论谷丙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高低,肝硬化的发生率均不高,且均来自静脉吸毒感染患者。昆明地区HIV/HCV共感染患者的HCV基因型以非基因I型为主,且3b比例较高,基因型与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ALT、AST异常组的肝脏炎症程度较ALT、AST正常组更严重。AST异常组的肝脏纤维化程度较AST正常组更明显。而ALT、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不能准确反映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伤的实际情况。CD4+T细胞计数</mm3的患者其肝纤维化程度及肝脏炎症程度更严重。总的来说,对于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活检病理诊断十分必要,对治疗时机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的疑难病例讨论环节,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起就4例疑难病例展开热烈讨论。来自东南大医院感染科的魏洪霞主任就她们科室遇到的一例“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和大家进行了分享和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临床也十分常见,如果侵及肺部,其临床表现需与粟粒性肺结核鉴别,尤其当有流行病学史且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是否为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通过这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我们看到血培养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感染科的王医生代替何盛华主任带来了她们科室遇到的一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诊治经验。马红球菌性肺炎与肺结核在影像学上鉴别困难。而在药敏报告出来之前,可选择对球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利奈唑胺可兼顾球菌和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可优先考虑使用。另外马红球菌感染的治疗疗程长,所以坚持治疗很重要,可避免因疗程不足导致的患者病情反复加重。
医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长王敏教授分享的是一例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例,引发全场学者的讨论高潮。患者胸部CT提示:肺部多发团片、结节状病变。头胸腰椎MRI提示:双侧额颞叶硬膜下积液,胸段脊髓为脊髓炎样改变。脑脊液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阳性,血G-M试验阳性。经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病灶吸收不明显。与会专家讨论认为:该例患者还是考虑肺曲霉菌感染合并CMV感染性脑膜炎。因为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符合肺曲霉菌感染的表现,且只要脑脊液HCMV-DNA阳性,无论其DNA定量多少,均可诊断CMV感染。而患者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疗程不够,对于免疫力正常人群也需要6-12周时间,艾滋病患者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治疗。
医院感染科王辉主任就临床常见的HIV/HCV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问题向大家作了经验分享。首选是抗HIV感染的时机:建议发现即治疗。其次是抗HIV药物的选择,尤其该患者并发症多,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选用拉替拉韦治疗,病毒载量得到快速抑制。难点在于抗HCV药物的选择,王主任最终给予患者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的联合治疗方案。但对于这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该如何调整药物的剂量呢?王主任选择索非布韦隔日给药,达卡他韦每日给药方式。经过以上方案治疗,患者的HCV-DNA载量迅速下降,临床症状也得到改善,等待择期肝移植治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by/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