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征)多发于幼小的宝宝,病症以肝内病变为主,因为病因复杂,预后悬殊,很多患儿父母遭遇此病都会非常担忧。
今天,小编邀请到国内婴肝征诊断与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特级专家,医院儿科特约专家陈敏,跟大家聊一聊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话题。
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征),为儿科常见病。是指一组于婴儿期起病、伴有黄疸、病理性肝脏体征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的临床症候群。以肝内病变为主,病因复杂,预后悬殊。
临床表现
婴肝征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3个月内最为多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如新生儿期已过仍有黄疸,胆红素高,肝功能异常,肝大,尿黄,大便色浅等。
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肝炎型:胃肠道症状一般较为明显,可有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大便色泽正常或较黄,黄疸轻至中度,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质地一般偏硬或中等硬度。
淤胆型:黄疸较深,持续较久,大便浅黄或呈白陶土色。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中度到重度坚硬。
病因
婴肝征的病因以病毒感染最多见,母亲在怀孕期间宫内病毒感染,通过胎盘传染给婴儿。
病毒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和EB病毒等。
在我国,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者较多见,约占本综合征的40%-80%。
肝内胆管及间质发育障碍也是引发该病的原因之一。例如有些病例胆管发育不良,或存在胆管囊性扩张、肝纤维化等情况。
母乳不耐受,也可导致母乳性黄疸。一些遗传性代谢缺陷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如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症、酪氨酸血症、胆酸代谢异常等。
临床诊断
凡具备婴儿期发病、黄疸、病理性肝脏体征和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四大特点时就可确立婴肝征的诊断。并根据患婴儿表现,作出临床类型诊断。鉴于本综合征为多因性疾病,治疗和预后与病因密切相关,因此应进一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和各种检查尽可能作出病因诊断。
(图为陈敏主任为小患者看诊)
陈敏主任对“婴肝征”的患儿父母说:
婴肝征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与其病因密切相关。如果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的,多数病情可以完全恢复,家长们不必过度忧虑。
而遗传代谢病和肝内胆管及间质发育障碍引起的患儿,则病因不除,难能恢复。
另外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婴儿肝炎综合症病程较长,患儿喂养难度大,护理工作要耐心。房间要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温馨提示
看病当日不要给孩子吃早餐,可能需要抽静脉血化验及影像检查(如:肝脏、胆囊及单管B超检查)。
预约-
更多内容:
医院明星专家团队入驻医院及出诊时间
和医生当闺蜜,一起约个SundayBrunch!
胃肠镜检查套餐特惠价,即将结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by/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