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肝的这5种情况不要怕,都是ld

每次体检完拿到体检报告,看到各种指标偏高或偏低,总感到恐慌,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了什么病?其实一些情况都只是“纸老虎”,不用太惊慌!

·1·

甲胎蛋白增高是肝癌?

解读

甲胎蛋白(AFP)是肿瘤标志物中的一项,它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

正常情况下,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μg/L。AFP是目前诊断早期肝癌的最好的血清标记物,在大约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都会升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AFP升高都由肝癌引起,AFP升高还常见于以下一些情况:

1.孕妇

一般在怀孕3个月后可能出现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就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产后3周左右AFP会慢慢下降,恢复正常。

2.新生儿

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

3.非恶性疾病

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新生儿肝炎,还有其他疾病,比如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也可出现AFP升高,一般增高幅度较小,持续时间也不长。

但是也可能是其它恶性肿瘤导致,除原发性肝癌外,大约有50%的生殖腺胚胎肿瘤患者也会出现AFP升高,其他少数如胃癌、肠癌或是肺癌中也可能出现AFP升高。

·2·

转氨酶升高是因为肝病?

解读

转氨酶是反应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体检时一般都要做这项检查。

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肝功能的转氨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就是我们常说的谷丙转氨酶,另一种是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谷草转氨酶。

正常人转氨酶是0—40U/L。有人以为,转氨酶高了就是得了肝病。实际上,转氨酶只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而已,如果这两个数值明显升高,一般情况下表示肝脏有损伤,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外,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增高。

主要还有以下情况:

人体内许多组织都含有谷草转氨酶,比如心肌炎和心肌梗死都可能使谷草转氨酶升高;如果有胆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可能因为淤胆而使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对于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大病的人来说,还有可能因为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脂肪肝,而造成转氨酶高。

另外,健康人的转氨酶水平在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或者吃油腻食物等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转氨酶一过性增高。如果在检查肝功前一晚加班工作、没睡好觉,或是体检前进食早餐,都有可能会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建议

肝功能检查要空腹进行,前一天晚上的饮食尽量清淡,别饮酒,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检查出现转氨酶异常,不要着急,尽早到肝病科明确升高的原因,再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

·3·

弥漫性肝病?好吓人!

解读

B超检查是医生最常用的肝病影像学检查技术,它能诊断的肝胆系统疾病很多,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等慢性肝病在整个肝脏的分布相对一致,B超显示都会提示肝脏弥漫性病变。

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都属于肝脏局部的占位性病变。而弥漫性肝病意思是告诉医生,被检查者没长肿瘤、囊肿等占位病变。

一些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肝脏内部稍微粗糙一些,在B超检查时光点反射就会强一些,报告也会提示弥漫性肝病,许多患有弥漫性肝病的人其实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疗。

建议

别被报告中的弥漫性肝病吓着,肝病是否严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许多指标,并结合临床表现才能确定。

·4·

肝囊肿,还好几个!

解读

肝囊肿这个名字的确吓人,实际上,肝囊肿就是肝里的“水泡”,它是一个肝脏良性病变,既不会恶变成癌症,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但这个名字确实让人听着害怕,许多人因此频频就诊、咨询。

大多数人体检过程中发现的肝囊肿既无不适,也不会造成肝功能失衡,可能是肝内某个胆小管因炎症、结石、外伤等原因出现堵塞,引起胆汁滞留而成。

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先天性肝囊肿,主要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

建议

肝囊肿通常生长速度缓慢,有的长期不变,如患者囊肿较小,最大直径不超过3cm,没有临床症状,通常不需处理,定期监测就行。如果出现肝囊肿生长过快或者囊肿过大,需要去外科做进一步检查。

·5·

脂肪肝到底用不用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脂肪肝已经和糖尿病、高血压比肩,悄然在都市人慢性病排行榜中唱起了主角...脂肪肝这个词,和冠心病、高血压一样,家喻户晓,但它可不是肝脏里面有脂肪这么简单。

解读

肝脏是人体的营养中转站,吃下去的食物被消化吸收后顺着血管到达肝脏,经过肝细胞的处理,转变为其他器官能够利用的物质,再输送到全身。若吸收的脂肪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便会沉积在肝细胞内。

广义的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我们平时所说的脂肪肝,指的就是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脂肪肝不仅损害肝脏,还常常伴随糖脂代谢异常,对全身组织、器官都会造成影响。

虽然脂肪肝的进展缓慢,但不加节制的话会转变为脂肪性肝炎。根据目前统计的数据,脂肪性肝炎患者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

不过脂肪肝又是可逆性病变,尤其是目前大多数患者都属于轻度的单纯性脂肪肝,这时是不需药物治疗的,通过饮食调节,并配合适当的运动,可以使细胞内沉渍的脂肪逐渐减少,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建议

如果仅是B超发现脂肪肝,其他指标没有异常,一般可判断为单纯性脂肪肝,这是最佳的治疗阶段,不需要特别的药物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迈开腿,管住嘴”,就能彻底改变脂肪肝的进程。

如果肝脏中不仅有脂肪含量增加,并且已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或者出现肝区(右侧肋下)不适,乏力,厌油等。在这个阶段,除了单纯性脂肪肝的生活方式改变的治疗外,还要辅助以药物治疗。

第三种情况,有的人出现了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指标的改变,如出现乏力、纳差、腹胀、双下肢水肿及肝硬化腹水等并发症,这部分人需要住院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by/9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