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四项的临床应用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m.39.net/pf/a_4580330.html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慢性肝病患者因肝脏遭到致病原侵袭、乙醇滥用、肝内脂肪沉积等,引起肝脏损害与炎症反应,肝组织、免疫系统同时被激活,进行组织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增生、沉积与基质的降解、清除之间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过度沉积,轻者为肝纤维化,重者肝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变为肝硬化。

肝纤维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进入肝硬化前尚有逆转的可能,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非常重要。

肝纤维化病理学检查虽是“金标准”,但肝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穿刺后疼痛以及并发症的出现使许多患者不愿接受该项检查,而且“金标准”也不便于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而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取样方便,无创伤,较为实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同时,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结果也可反映出抗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1]:

肝纤维化标记物常见的有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有应用临床参数和血清纤维化标记物不同组合的多种预测模型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指数)和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指数),这些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慢性肝病患者所处的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表现,联合检测可从不同角度反映慢性肝病不同时期的ECM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肝纤维化早期以HA含量变化最为显著,ColⅣ水平升高较灵敏,PⅢNP与早期肝纤维化信号有关;LN可作为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较灵敏的指标。

大批专家通过肝组织活检对照[5],认为HA+LN+PⅢNP+ColⅣ联合检测,可以减少临床对慢性肝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率。这四项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炎至肝纤维化诊断的阳性率高达92%。

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确实对观察病情演变及判断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建议慢性肝病患者应定期做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

[参考文献]

[1]刘婷.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19(1):-.

[2]张雅,刘关键,吴泰阳.血清透明质酸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7(2):-.

[3]史丹鹤,刘立新.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11(10):-.

[4]蒋杰球.血清Ⅳ型胶原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7(3):-.

[5]卢业成,石亚玲,王少珍.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16(1):38-39.

请长按上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by/9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