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作者:刘贞利王瑜柳雅立
摘要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HSCT后HSOS的平均发病率为13.7%(0~62%),HSOS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d时病死率可超过80%。去纤苷是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HSCT后HSOS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目前美国唯一批准治疗HSCT后伴有肺/肾功能障碍的HSOS的药物,在欧盟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HSCT后的严重HSOS。现概括性描述去纤苷在HSCT后HSOS中的临床应用,简述去纤苷的药理作用、药效和安全性、用药剂量、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正文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sinusoidalobstructionsyndrome,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veno-occlusivedisease,HVOD),大多发生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预处理后,是HSCT术后发生的一种难以预测的严重临床综合征[1-2]。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去纤苷预防和治疗HSOS的疗效,本文重点讨论去纤苷在HSCT相关HSOS中的临床应用。
一、
HSOS简介
HSOS常在HSCT后3周内发生,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胆红素血症、疼痛性肝肿大、体质量迅速增加、体液潴留,公认的诊断标准为Baltimore标准和改良的Seattle标准。年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修订了HSOS的诊断标准,增加了疾病分型(典型表现或晚发疾病)和严重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或非常严重)[3]。
HSOS的病理生理学复杂,对肝窦内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是其主要机制。损伤的初始组织学改变包括内皮细胞下区扩张、红细胞外渗、纤维蛋白沉积、小静脉壁内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VIII/vWF因子)表达。这些初始改变导致周围肝细胞坏死,进而引发细胞外基质沉积、星状细胞增多、肝窦纤维化,最终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和肝衰竭[4]。
传统上,HSOS的治疗多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和肝素[5-6],但是疗效有限,并可增加清髓药物毒性。年3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去纤苷(JazzPharmaceuticals,Inc.PaloAlto,CA,US)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HSCT后伴有肾功能障碍或肺功能不全的肝脏HSOS患者,并被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ritishCommitteeforStandardsinHaematology,BCSH)/英国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BritishSocietyforBloodandMarrowTransplantation,BSBMT)(BCSH/BSBMT)制定的HSOS临床管理指南推荐用于预防和治疗HSOS[7]。
二、
药理学/药效学
去纤苷是一种由猪小肠黏膜基因组DNA通过控制解聚合成的单链脱氧寡核苷酸钠盐的混合物。总体而言,去纤苷具有保护内皮、促纤溶、抗血栓、抗缺血、抗炎和抗黏附活性,但没有显著的全身抗凝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如表1所示。
三、
去纤苷治疗SOS的疗效和安全性
Richardson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2期临床试验,比较了2种不同剂量去纤苷的疗效[12],研究纳入例成人和48例儿童,入组患者均在移植后35d内确诊为HSOS,并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organfailure,MOF)(主要表现为由肾脏、肺脏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根据Bearman标准显示严重HSOS的风险≥30%[13]。A组(n=75)剂量为25mg·kg?1·d?1,B组(n=74)为40mg·kg?1·d?1,至少用药14d,或直到完全缓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d/1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