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报告全解读之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六)
带你看报告
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血清酶,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看见它们的名字,更别提对它们有什么了解了。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不为大家介绍,不是因为它们“生僻”,而是因为它们的变化真的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例如:今天主角之一的α-L-岩藻糖苷酶就是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之一。还不快来了解一下“未曾谋面”的那些酶~
01
α-L-岩藻糖苷酶
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为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肝、脑、肺、肾、胰、白细胞、纤维组织等)细胞溶酶体中,血清和尿液中含有一定量。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含岩藻糖苷的糖蛋白、糖脂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的分解代谢。该酶缺乏时,上述生物大分子中岩藻糖苷水解反应受阻,引起岩藻糖苷蓄积病。
参考值
(27.1+12.8)U/L。
临床意义
用于岩藻糖苷蓄积病的诊断
如遗传性岩藻糖苷酶缺乏症时,AFU降低,出现岩藻糖蓄积,患儿多于5~6岁死亡。
用于肝细胞癌与其他肝占位性
病变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癌时,AFU显著增高;其他肝占位性病变时,AFU增高阳性率低于肝癌;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AFU降低,复发时又升高。其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极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
AFU和AFP联合应用,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AFU也增加,但一般仅轻度升高。
02
脯氨酰羟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PH)是胶原纤维合成酶,能将胶原α-肽链上的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在脏器发生纤维化时,PH在该器官组织内的活性增加,当肝纤维化时,肝脏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血清中PH增高,因此测定血中PH活性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指标。
参考值
(39.5+11.87)μg/L。
临床意义
肝脏纤维化的诊断
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纤维化,PH活性明显增高。原发性肝癌因大多伴有肝硬化,PH活性亦增高,而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PH大多正常,当肝细胞坏死加重伴胶原纤维合成亢进时,PH活性增加,慢性中、重度肝炎因伴有明显肝细胞坏死及假小叶形成,PH活性增高。
肝脏病变随访及预后诊断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PH活性进行性增高,提示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状态加重,若治疗后PH活性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疾病在康复过程中。
原来,碱性磷酸酶升高并非都是得了“病”,在生理情况下也可以升高。血清ALP测定主要用于肝胆系统和骨骼疾病的诊断,尤其对黄疸类型的鉴别更具有参考价值。下一期,还想了解哪些肝功能检测,快留言告诉我们吧~
-END-
带你看报告|肝功能报告全解读之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五)
-09-23
带你看报告|肝功能报告全解读之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四)
-09-22
带你看报告|肝功能报告全解读之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三)
-09-21
带你看报告|肝功能报告全解读之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二)
-09-20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d/1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