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菊梅医生
作者:菊梅医生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导读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它属于白蛋白家族,年由瑞典学者在胚胎中发现,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1甲胎蛋白的生理功能
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的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2
为什么要查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监测早期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患者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也就是说通过它观察我们是否得了肝癌。乙肝患者相对于正常人来说肝癌的发生几率会更高一些。而且对于长期需要治疗的患者来说,如果未按时复查,一旦出现了异常,未及时发现,拖到了中晚期阶段可就悔之晚矣。因此,即便每次都正常,也最好定期查,因为谁都不想得肝癌。早期发现异常,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晚期就困难了。
3
监测甲胎蛋白的意义
1、慢性肝炎:第一种情况,甲胎蛋白升高,但是通常不超过微克/升(少数可达微克/升)。可在后期治疗过程中恢复至正常范围,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治疗恢复期间肝脏产生了新的细胞导致甲胎蛋白在血中增高。像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均可能出现。而且大多低于微克/升,且持续时间不长。因此动态的观察甲胎蛋白更具有参考意义。
第二种情况,甲胎蛋白持续升高(4周以上),已达微克/升以上,这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如发现甲胎蛋白大于微克/升时,肝癌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了,但需要排除妊娠及胚胎癌的情况。另外也要进一步结合B超、CT或磁共振等检查综合分析确认是否是癌变。
2、乙肝治疗过程中监测的意义:乙肝患者中,伴有中度以上肝纤维化的肝炎,或肝硬化炎症活动时,服用抗病毒药1~2个月后,随着病毒载量(HBVDNA)和转氨酶的下降,甲胎蛋白逐渐降低,这时,往往预示病情的好转,同时也提示肝癌的可能性低。如果在服用抗病毒药后,甲胎蛋白不降反升,则需进一步行肝脏增强CT或MRI检查,并定期复查,以及时排除或早期诊断肝癌,赢得最好的治疗时机。
3、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研究表明,肝发生纤维化时,很多患者甲胎蛋白会出现高于20ng/ml的升高,其水平与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可以升高至超过ng/ml以上。其主要的原因是,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肝脏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的功能降低,机体需要大量的新生肝细胞来产生能量,而这些新生的肝细胞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甲胎蛋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甲胎蛋白可以警示乙肝患者是否有肝硬化的倾向。
4、肝癌:甲胎蛋白监测最重要的目的是早发现肝癌。甲胎蛋白是一种胚胎蛋白,在肝癌发生时,由于肝癌细胞比胎儿肝细胞具有更快的分裂能力,故可更迅速的产生大量的甲胎蛋白。在这里要注意,直径小于2cm的“小肝癌”,由于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产生的甲胎蛋白可能较少,常表现为持续低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的肝癌,恶性程度大,能产生大量的甲胎蛋白,可以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
5、肝癌治疗中的患者: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也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手术或射频消融术后,疗效好的肝癌患者,其甲胎蛋白水平会在术后1~2月逐渐恢复正常;而甲胎蛋白持续不降低,往往提示治疗不彻底;甲胎蛋白降低后又增高,提示肝癌复发的可能。
结语
总之,不论是否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除了要定期做肝功能、HBVDNA、彩超、“两对半”等检查,还需定期监测甲胎蛋白这个重要的血清学指标,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肝硬化和肝癌,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d/1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