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团是由引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恒星集团,由十几颗至百万颗,甚至更多恒星组成。星团按照其形态和内部恒星的数量等可以分成两类:球状星团和疏散星团。
银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球状星团,它们多数位于银晕之外。球状星团因外形圆形或椭圆形而得名,直径为20~光年。在引力作用下,球状星团内部恒星的密度比太阳周围的恒星密度高出数十倍。球状星团很常见,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已经发现了大约个球状星团。
因为引力作用,越靠近球状星团的中心,聚集的恒星密度越大,不同球状星团内会有几万到数百万个不等的恒星。同一个球状星团内的恒星基本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它们的演化历程也大致相同。
天文学家认为,当宇宙形成时球状星团就已经存在,球状星团内极有可能有星系中最早诞生的恒星。因此通过测定球状星团的年龄,可推测出星系的年龄。疏散星团疏散星团是由较弱的引力作用松散地联系在一起的恒星构成的,一般包含十几颗到几千颗恒星。多数疏散星团的形态不规则,一般是中心部分恒星密集,周围比较分散。疏散星团的直径一般在5~50光年,中心部分的恒星直径通常为3~4光年。目前人类已经在银河系中发现了多个疏散星团,但据推测,实际数量可能有十倍之多。疏散星团主要分布在银盘,同样是在引力作用下聚合而成,其中恒星的组成成分大约有98%是氢元素和氦元素。天文学家据此观测出疏散星团内部的恒星以比较年轻的蓝色恒星为主。
虽然球状星团和疏散星团在形态、分布、组成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但较小的球状星团与较大的疏散星团在外观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一些天文学家认为这两种星团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只是在银河系中球状星团内部的恒星会越来越稀少而已。
疏散星团内部有几百颗甚至上千颗恒星集中分布在一块较小的区域中,它们的亮度和颜色各不相同,因此疏散星团对天文爱好者来说是很好的观测对象。并且,在光污染严重的地区,人们仍然可以用小型望远镜,甚至双筒望远镜,观测到疏散星团。通常情况下,疏散星团内恒星相互疏远,最终将变成移动星团。最广为人知的移动星团是大熊星团。
喜欢的朋友评论区一起学习交流,点赞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d/1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