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一向困扰着人们的疾病,我国是世界上乙肝病毒的多发区,受乙肝病毒缓慢感染的人群患原发肝细胞癌的危险性很高。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认识关于乙肝的知识,不妨一同了解一下!
”乙肝是怎么引起的
由家族遗传引起的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高发的原因是乙肝呈家族性的传播。一般以母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那么其子女如果没有注射乙肝疫苗,大多数都会成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同时乙肝可以通过精液传播,也是造成我国乙肝发病呈家族性的原因。
由婴儿感染病毒引起的
感染乙肝的年龄大小与是否会发展成慢性乙肝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较小,胎儿或新生儿时期,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成为慢性病毒的携带者;如果是儿童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约20%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那么只有3%-6%会成为携带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病毒的携带率会渐渐下降。
由没有接种疫苗而引起的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传播的最重要措施,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进行得不够彻底,造成乙肝难以系统地预防,导致乙肝病例的数量难以下降。
由误诊或漏诊导致的
急性肝炎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未能及时发现患者携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耽误了治疗的时机,一般来说,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
由免疫力功能低下引起的
免疫力功能低下的人士易染上乙肝。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
乙肝的症状有什么
黄疸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应留意区别。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称作黄疸。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黄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尿的颜色越黄,说明肝细胞破坏越重,病情好转尿色逐渐恢复正常。
乏力、体力不支,轻易疲惫
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品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肝脏炎症肝功能受损,消耗增加,已摄入的物质不能充分代谢,满无法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型肝炎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乙型肝炎常有肝脏肿大。假如慢性炎症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大多提示肝硬化。
食欲减退,恶心厌油
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品消化所必须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品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品的消化和吸收。
肝区疼痛
肝炎病人经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但多数疼痛不剧烈;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其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所致,或者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四周的纽织;另外患肝炎时病毒也经常累及胆囊及胆道系统,引起胆囊胆道及其四周的炎症。也有病人初患病时无肝区痛,一且确诊肝炎后,经常诉说肝区不适及肝区痛,这可能是精神因素的关系。对持续疼痛长期不缓解者,应认真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假如疼痛剧烈,还要留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针对乙肝邪实正虚病证,按照《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法理论组方如下:
柴胡8克,人参8克(另煎),丹参20克,垂盆草30克,蒲公英20克,野菊花20克,麦芽10克。
方中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降酶保肝为君药。蒲公英、野菊花清热凉血,解毒降酶,前者还能利湿退黄,抗癌,后者又能增强免疫机能,两者共助君药祛邪为臣药。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健脾,增强免疫机能,丹参功同四物,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抗肝纤维化,抑制乙肝病毒,两药共扶正气,助君臣药祛邪,又防方中苦寒药伤胃,还防肝郁血瘀之患为佐药。柴胡疏肝解郁,抗肝炎病毒,改善肝功,麦芽也能疏理肝气,还能消食和中共为使药。各药共同组成攻补兼施的有机整体,治疗急慢性乙肝,对改善或消除症状、体征,恢复肝功,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都具有良好效果。
本方功能清热解毒利湿,疏肝益气健脾。主治病毒性急慢性乙肝,属于肝郁脾虚,气血双损,湿热毒蕴证;乙肝病毒携带者。
用法:1.乙肝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服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病情稳定后改服散剂或蜜丸。
2.慢性乙肝服煎剂,2日1剂,或取本方4剂,制成散剂或蜜丸,每日服2次,分服1月。小儿乙肝减量服。
3.病毒携带者,煎剂间周服,散或丸剂间月服,至少1年以上,肝功、病毒持续稳定,可停药观察。
4.服药期间戒烟酒,忌辛辣,注意饮食、劳逸,调畅情志。
本方是攻补兼施治乙肝基础方,临床可随证加减治疗各证型乙肝。湿邪偏重加苍术、薏苡仁;热邪偏重加黄柏、栀子;毒邪重加板蓝根、贯仲;瘀血明显加桃仁、郁金;胁肋胀痛,加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心下痞满,加黄连、法半夏泄热燥湿,辛开散痞;口苦纳差,加龙胆草、白豆蔻,清肝利湿,醒脾开胃;大便灼热不爽,加黄柏、枳壳,清热燥湿,行气导滞;小便黄赤,加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退黄;全身疲乏,腰腿酸软,加炙黄芪、当归、枸杞、女贞子,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慢性乙肝久未愈,加当归、赤芍、醋鳖甲、菝葜、白花蛇舌草,以防肝硬化癌变。本方在临床应用多年,用于各证型乙肝和携带者数千人计。该方药性缓和,可较长时间服用。
验方提供
李明江
值班编辑
毛凯亮
值班主任
张海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by/1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