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NAFLD已成为我国首要慢性肝病,患病率接近30%[1]。年2月,美国《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取代现有命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国际共识[2]。
MAFLD是多系统代谢功能紊乱累及肝脏的表现,本次更名后,MAFLD的诊断标准也更加强调肝脂质累积过多与代谢异常的相关联系,涉及多学科的防治与管理。那么,临床中不同科室应如何更好地对MAFLD进行有效防治和管理,不同学科之间又如何进行相互合作?
临床上经常会接诊到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比如脂肪肝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单一科室进行诊治管理往往难以周全。
就像南京军医上海临床肝病中心主任陈成伟教授说的一句话:
「20年前,我们还没有条件和平台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而20年后,我们不仅开启了多学科合作的道路,还把各个科室领域的顶尖学者汇聚一堂,共同交流创新。」
在第五届全国肝病高峰论坛上,来自消化科、肝病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全科医疗科五个不同领域的六位权威专家就上述话题进行了讨论,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建议的:
风险分层,优化管理
要点提前看:
●MAFLD病因复杂表现多,分层分级管理是关键,严重合并症患者需多学科合作管理。
●MAFLD患者风险分层应重点考虑肝纤维化风险和心血管风险分层。
●风险评估无创是难点,超声仍是最常用的MAFLD风险评估手段。
Q1:饶慧瑛教授: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MAFLD的患者人群约有2亿之多,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该怎样更加合理地进行患者管理?
庄辉院士:MAFLD的病因很复杂,表现也各不相同,有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的,代谢疾病的,还有合并病毒性肝炎的。MAFLD轻的可能表现为脂肪变性,重的可以是脂肪型肝炎,最重的可以是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MAFLD患者需要分层管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等患者需要多学科合作管理,包括消化科、肝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全科,以及病理检验科等。
此外,MAFLD患者还需要分级管理,医院主要进行单纯脂肪性病变患者的筛查和监测,帮助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营养、运动锻炼等。严重一些的疾病,像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心血管疾病等,医院进行多学科合作管理。
Q2:饶慧瑛教授:在MAFLD患者的管理中,风险分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MAFLD应该考虑哪些风险评估?
高鑫教授:目前为止,MAFLD的风险分层指南上并没有明确提出,可能是证据尤其是中国的证据还不够。
从分层角度来看,一个是肝纤维化风险。有证据表明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生纤维化和肝硬化进展的风险会更高,所以应该单独列出来。至于伴有其他代谢风险的人群也应该仔细划分,比如伴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患者,脂肪肝患病率增加。
另一个是心血管风险分层。以前的心血管分层普遍应用的是Framingham心血管评分,其中没有脂肪肝这个项目,可能将来会提供一些数据,重新评估心血管风险,我们最终还是要考虑纤维化、肝硬化有多少到终末期。
Q3:饶慧瑛教授:就风险分层管理而言,无创的风险评估是其难点,目前有哪些无创评估的方法和手段?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
范建高教授:对脂肪性肝病的病情评估,首先强调的还是病因,就肝脏而言,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l/1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