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诗人李白所写将进酒背后的含义
话说李白这位诗人可不得了,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单单听这个称号我们就可以发现李白的文风,多么的诗情画意,多么的浪漫,多么的逍遥,也真是因为这个特点,他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前所未有,史无前例,李白是第一人。这些日子,笔者一直在家中颓废,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喝拉撒看小说,偶尔打打游戏,不知为何,笔者竟觉得这样的生活颇为充实,好似逍遥自在,当然也有难过无聊的时候。对于颓废,笔者认为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它比所谓的努力意义还要重大,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这天,笔者闲来无事,突然看起了古诗词,当看到李白所写的《将进酒》的时候,笔者愣住了,因为笔者自认为此刻与李白写《将进酒》时心境有些相似,于是乎借百度这个平台,写一下我对李白所写《将进酒》背后含义的理解。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白为何作《将进酒》这首诗?“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李白从容不迫地说道,县令差点就被李白气得吐了一口老血,张口结舌,似乎要说说些什么,可又欲言又止,没办法,李白说的话让犹如滚动的火球,让人没法接,于是乎县令那位作妖的妻子也闭上了嘴,场面要多尴尬又多尴尬,要是笔者当时在场的话,怕是要笑得在地上打滚,只可惜笔者晚生了多年。李白大哥,敢做敢言真性情。这是李白第一次为官,虽然只是昌隆县县衙的一个小史,但却非常满足,当时李白是这样想的,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做大做强,创造辉煌,可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没想到那个县令就是一个屁,一点用都没有,不问政事,也不知道体恤百姓,只知道自己享受生活。李白原本想借牵牛的举动,让县令觉悟到“民以食为天”的真理,但县令却没有任何振兴昌隆县的农业的意思,根本没有把政务放在第一位,因此李白失望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失望,后面又发生了两件事,李白没有给县令任何面子,最终气愤地离开了县衙。不是吧阿sir,跑个题也犯法?咳咳!李白一心只想精忠报国,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就像当年诸葛亮辅佐君王一样,可每每换来的却是失望。譬如,开元八年(公元),李白蜀中游历,遇大手笔“苏颋”,于是乎将自己写的赋和诗文递了上去,希望其向上举荐一下,可苏颋仅仅只是夸奖了李白一番,并没有其它任何意思,之后李白又遇到了李邕,于是乎又将自己的作品递了上去,没想到却被其用钱草草打发,李邕觉得李白写的不过是下里巴人之作,太年轻。又譬如,天宝元年夏天(公元),李白好不容易在道士吴筠举荐下,收到了朝廷招自己入京的诏书,命李白为供奉翰林,“42岁”的李白欣喜若狂,高兴的像个孩子,可是那些权贵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排挤李白,最终李白于天宝三载春天(年)摘下也脱下了自己这一生最为渴望官帽、官服,气愤地离开了,离开了大明宫,离开了长安,开始了漂流生活。……算了,都是泪,反正在写《将进酒》这首诗的之前,李白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这也正是写这首诗的原因。从表象上来说,这是一种逍遥1、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便是逍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相信庄子所写的《逍遥游》大家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吧,记得笔者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飞起来了,没错,那是自由的感觉,身体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心灵上也自由安逸,似乎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这种感觉真的太爽了,那时笔者一直以为文字是枯燥无味的,没想到这天底下还有这样天马行空、气势磅礴的文章。爱了,爱了!《将进酒》——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表示道,自己此刻只想与三五好友,把酒言欢,叫上岑夫子,再叫上丹丘生,和自己痛快畅饮,高歌一曲,不醉不归,不再管那世俗纷扰,抛开所有,不再被任何东西所束缚,如果这不是逍遥的话,我们也只能到外太空去寻找“逍遥”,那手举酒杯,纵情欢乐,自信满满,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实在令人神往。来吧!朋友,我们喝一杯!说到这里,笔者不经想到我美好的大学时光,那时候可谓是逍遥,只要是在不触碰法律的前提下,想什么就干什么,根本不会带一丝丝犹豫的,或是看见哪个漂亮妹子,就会立马上去撩,或是看见某个喜欢东西,就会立刻拿钱买。可是,就是因为那时候太过逍遥,导致我现如今狼狈不堪,如果时光能够重来,我肯定,肯定会……哎妈呀,真香!毕竟青春只有一次,那时不耍何时耍?(注:讽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光阴似箭,望珍惜,下面内容中我会说到李白的逍遥其实跟我们的不一样。)2、李白为何能够如此逍遥?李白小的时候非常的调皮,经常逃课外出溜达,有一次逃课看见一位老奶奶在将一根铁杵磨成针,与其交谈一番才知道,水滴能把石头滴穿,愚公能把一座大山给移走,为什么不能铁杵不能磨成针呢?因此,他被老奶奶那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给感动了,经过这件事后,李白便用功读书。有一次,李白在书房里读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当时他的心跟着那只鲲遨游四海,就连李白的父亲李客走到了自己的身边也浑然不知,读完后,才看见父亲对着自己微笑,李白自然也是欣然地笑了一笑。逍遥游庄子的《逍遥游》中的逍遥自由的人生思想影响众多古人,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李白就更不用说了,从第一次读《逍遥游》的时候,就爱上了它,相信大家在读李白的诗词中,就已经发现了,其创作风格继承了《逍遥游》的浪漫主义风,热情奔放,想象瑰丽,不拘束,逍遥自在。譬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又譬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再譬如: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李白《夏日山中》那么也就是说,李白之所以能够如此逍遥,自身的调皮性格占一小部分,主要还是用功读书的过程中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启蒙于《逍遥游》这篇文章,而且在近弱冠之年的李白,被李客送到了大匡山,在那里过着读书练剑、修仙返道的生活,这让李白逍遥自由的人生思想更加完善。从深层上来看,这是一种无奈、对现实的反抗同时也是一种释怀,更是对庄子人生逍遥自由思想的超越《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我们可以看出,庄子主张逍遥自在,无以、无功、无为,就是他的入世态度,从本质上来说,庄子追求的是“无欲、无求、无惧”的精神境界。在上面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李白的现实世界总是跟理想世界对着干,这就导致了他生活中处处碰壁,命运坎坷,满腔热血的报国之志总是不被人理解,甚至受人排挤,无奈之下,只能在庄子中的人生哲学中寻找解脱,得到精神的慰藉。庄子是为了寻求自由而远离世间纷扰,隐居的逍遥生活,这种感觉就好比陶渊明所写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逍遥自由缺乏实践的基础,但也无可厚非。从李白所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发现他的逍遥自由和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理想结合在了一起,也恰恰因为李白有抱负,关心民生与政治,才有了生活中的那么多不如意,一旦感到不自由,他便会爆发出强烈的反抗。譬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譬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让笔者最为心疼的还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一吐了长达三年的闷气,袒露了众多怀才不遇者的共同心声,如果是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只会说上一句,老子不伺候了,拜拜了您。表面上,李白似乎非常的洒脱、坦然、逍遥,可实际上,李白这都是无奈之举,对现实的一种反抗,一种释怀,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好受一些,才有了这份“逍遥自由”,我们是无法体会的。从本质来看,这和鲁迅笔写所写的阿Q精神相差无几《阿Q正传》出自鲁迅之笔,主要讲述的是阿Q悲惨的人生,破毡帽,癞疮疤,油腻的黄毛小辫,及一双小眼,他就是阿Q,生活中处处被人欺压,但每每总是能够转败为胜,其原因是因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表面上看来,阿Q愚昧无知,自轻自贱,可笑之极,实际上,阿Q是这个非常坚强的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坚韧,正是来自那份“阿Q精神”。为什么笔者会说李白本质上是具有阿Q精神的?你看,当阿Q被人欺负后就会说出一些非常自大的话,心情就顿时愉悦了起来,为什么啊?因为在精神层次上来说,阿Q将对方打败了,他“胜利”了!而李白每每生活上受挫,其表现几乎和阿Q如出一辙,譬如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及“我辈岂是蓬松人”李白表示道我就是天才,我就是最N的那一个,我必然最终会是出头鸟。虽然阿Q和李白根本不能比,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一个才华横溢,一个除了可以干活就什么也不会,但他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通过自吹自擂、自卖自夸来安慰自己的心灵,派遣忧伤,发泄不满,达到一个身心愉悦的效果。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能力,他们第一会认可自己、相信自己,第二他们从不来不会怀疑自己,永远也不会向任何人低头,倘若一个人虽有才华,但他却不能相信自己,还经常怀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那这个人完了,他永远展现不出自己的才华,甚至还会走向毁灭。很显然,李白和阿Q就是那种蜜汁自信,永远相信自己,不会怀疑自己,也不会像任何人低头,我就是最牛的,你们都比不过我,这也是正是为什么李白一次次被现实打压,却依旧能够展现出自己才华的真正原因,这也正是为什么阿Q一次次被人欺压,却依旧能够一次次站起来的真正原因,只可惜阿Q的那个时代不行。最后,笔者其实很矛盾,为什么呢?因为笔者认为,李白之所以混得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那种“我就是最厉害”阿Q精神,而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成就,被世人称之为“诗圣”,创作浪漫主义文学也是因为他那“我就是最厉害的”阿Q精神。1、关于混得不好李白想做官,想济世救国,辅佐君王,却不愿意走科举之路,觉得这过于迂腐、死板,全靠死记硬背,自己可是天才,怎么能被其束缚,要学诸葛亮当个卧龙,让君主发现自己,好不容易被人推举吧,当了个官僚,却一副“天子呼不上船”的样子,不懂得隐忍,要知道当时诸葛亮被刘备请来当军师的时候,还不是照样有人针对吗?注:还有一种说法,李白懒得参加科举只是托词,实际上是因为身世的原因不清的原因,没资格参加科举,当然,只是一种说法,具体怎么样还得问李白,但笔者认为还是前者的可能性更大,毕竟哪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不是心高气傲的?譬如笔者目前就很狂,傲岸不屈。另外,还需要说明一点,古代的诗词传播没现如今那么广泛,不能说,你写个诗词发个网站,发个百度,不仅仅能够让大家发现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l/12685.html
上一篇文章: 三体中的飞星是什么意思看完终于明白了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