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肝纤维化程度指标

慢性乙肝如果肝功能反复异常,肝炎迁延不愈,或是肝脏内部炎症活动不断进展,肝细胞不断坏死,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脏逐渐形成纤维化。如果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肝小叶结构发生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就成为肝硬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肝纤维化有效防治可以逆转,但演变为肝硬化后,从目前看来逆转极为困难。

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根据血清学指标进行判断

肝纤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就是上一节介绍的透明质酸(HA)丶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Ⅳ型胶原(CⅣ)。这些

指标的升高主要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其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程

度,越高提示肝纤维化越重,因此对于判断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临

床意义,是抗纤维化治疗的重要依据和判断疗效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受肝脏

炎症活动程度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能仅靠上述四项检查结果诊断

肝纤维化,还应结合B超、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判断。

(二)根据B超检查进行判断

B超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强、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肝、脾

可增大,但肝表面尚无颗粒状,肝实质尚无结节样改变。

B超检查的优点是快捷简单,属无损伤检测,患者没有痛苦.缺点是因设

备及操作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其准确性,因而缺乏权威性、特异性。

(三)根据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肝纤维化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看是指肝内有过多胶原沉积,依其对肝结构

破坏范围、程度和对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可划分为4期。

(1)肝纤维化程度第一期(S1):主要指包括汇管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和

局限肝窦周围纤维化或小叶内纤维瘢痕,两者均不影响小叶结构的完整性。

(2)肝纤维化程度第二期(S2):主要指纤维间隔即桥样纤维化,主要有桥

样坏死发展而来,本期虽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仍保留。

(3)肝纤维化程度第三期(S3):主要指大量纤维间隔、分隔并破坏肝小

叶,致使肝小叶结构紊乱,但尚无肝硬化,部分患者可出现门脉高压和食管静

脉曲张。

(4)肝纤维化程度第四期(S4):主要指肝实质广泛破坏,弥散性纤维增

生,被分隔的肝细胞团呈不同程度的再生及假小叶形成。此期炎症多在进展,

纤维间隔宽大疏松,改建尚不充分,属早期肝硬化。

病理诊断的优点是检查结果最为权威和准确,是诊断乙肝病变程度的金

标准,缺点是需进行肝穿刺,较难取得患者的配合。

本文来源-肝脏养护与肝脏疾病防治-马国柱马坚波主编

随手转发给需要的人。

请长按







































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白癜风容易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l/2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