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一科主任张凤朝关注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乙肝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乙肝,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多万,人群感染率达58%,HBsAg阳性率约为7.18%,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的传染途径母婴传播: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最主要原因。患有急性乙型肝炎和携带HBsAg的母亲都有可能将乙肝传染给新生儿。这种传播的本质是经血途径传播。

经血途径传播:包括输入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不洁的注射、手术、拔牙、文身、针灸、穿耳孔、内窥镜检查和医务人员的意外刺伤等。医源性传播:主要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内窥镜引起。所以,应该大力推行一次性医用器械。性传播的HBsAg:阳性率为5.44%,而社会生活中一般接触传播的HBsAg阳性率仅仅为0.68%,性乱是造成乙肝性传播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传播:这种情况主要指有体液交换的生活接触,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卫生用品,家庭成员间的传播较多见。此外,约40%的慢性感染者唾液中含有病毒,所以唾液也可能造成传播。

乙肝的临床表现

揭开“胃病”的面纱:一些乙肝病人在病初并未意识到自己患了乙肝,只是感觉胃口不好、腹胀、吃饭不香。按胃病治疗很长时间,吃了许多药不见好,才下决心做胃镜查一下,检查胃镜前一般需常规抽血化验肝功能,才发现胃口不好不是胃的过错。因此,长期胃病患者,一定要检查肝功能,以免延误病情。不要忘了肝脏本来就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

“黄黄”不可终日:如果一个人的眼球都黄了,周围发现的人十有八九会联想到他得了乙肝,即便是自己没有不适,家人和医院,真可谓“黄黄”不可终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白眼球和皮肤变黄这种现象就叫黄疸。黄疸是乙肝中最易被发现的表现。形成黄疸时皮肤和黏膜就呈现黄色,最明显的是眼白(白眼球)变黄,有时在灯光下不明显,而在户外阳光下易于辨认,故出现黄疸首先应想到是否肝脏出了问题,医院检查。疲乏无力:疲乏无力是乙肝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病人食欲不振和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摄入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肝细胞被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而糖原是人体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了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发热:急性黄疸型乙肝早期常有发热,多为低热,体温在37℃至38℃。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至5天,而无黄疸型乙肝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疸型乙肝者。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类似于感冒,故常常误以为感冒去就诊。肝区痛:乙肝的病人常述有肝区痛。肝脏位于右季肋部(肝区),肋骨下摸不着。当肝脏有病时,肝脏肿胀,甚至超过右肋骨下缘。病人可感到肝区针刺一样痛,或沉甸甸有个东西挂在那儿,时有时无,常能忍受,生气、劳累、活动时明显,卧床休息可缓解,但右侧卧位时却加剧。

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指乙肝阳性(包括大三阳或小三阳)伴有肝功能异常(转氨酶ALT大于80u以上才称慢乙肝)。这类病人都是由于长期乙肝阳性。在某种原因诱导下(饮酒、劳累、服用有损肝药物、手术、怀孕等等)都可使肝功能异常而发病,称慢乙肝。这类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阳性,只要没有禁忌症,一定要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为什么要抗病毒治疗?需注意哪些问题

常有患者问,为什么乙肝要抗病毒治疗?还有人说,能不能总让它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用治疗?首先,我们说,慢性乙型肝炎是个缓慢进展性疾病,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长,病情会逐步加重,发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及时予以抗病毒治疗,就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损伤,阻止疾病发展到肝硬化肝癌,让患者活得好,活得长。那么,慢乙肝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不是很明确了吗?至于说总让它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发病当然好,当然不需要治疗。但是,疾病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免疫耐受期只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个阶段,发病是不可避免的。什么时候发病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定期复查就是为了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只有积极治疗才能赢得健康。目前抗病毒治疗是对慢性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所说的抗病毒治疗共有两类药物是医学界公认的。一个是干扰素,属于生物制剂,注射剂,普通干扰素隔一天打1针(长效干扰素一周打1针);另一个是核苷类似物,化学类药物,是吃的,一天1片。至于什么情况下给予抗病毒治疗,有严格的条件,需要医生来把握,条件不具备用药效果也不好。千万不可盲目治疗!两种药物都有确切抗病毒效果。但都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每当说到这,患者往往有顾虑,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其实,任何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医生在使用时,需要判断疾病的发展阶段,确认有治疗指征,才能应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患者定期复查肝功、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彩超,必要时还要做肝脏穿刺取病理,通过这些材料,医生才能更准确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机,争取以最小的代价(不良反应)获取最大疗效(最大限度抑制乙肝病毒),减轻或阻止乙肝病毒带来的疾病恶化,出现肝硬化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癌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慢性乙肝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口服抗病毒药物至少三年以上,视病情化验结果斟酌。如果已有肝硬化则需长期服用。需要患者的配合。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注意事项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干扰素依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特别是一些患者经过使用干扰素治疗可以完全清除病毒。但是干扰素也是一面双刃剑,既有好处,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最近在门诊上就诊的一位患者就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该患者是年5月开始使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经过治疗,效果不错,HBVDNA检测不到,表面抗原的滴度逐渐下降,但是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爱发脾气、消瘦,晚上睡觉会出现呼吸困难,根据患者的症状,考虑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因此,医生给患者化验甲状腺素,结果提示T3、T4和游离T3、T4均增高,TSH明显下降。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患者在用干扰素的过程中出现了甲亢。这样,干扰素就不能使用了。因此,提醒广大的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时,一定要定期检查甲状腺素,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大部分都患者甲状腺功能能恢复。提示: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总的是安全的,发生这种副作用还是很少的,希望广大的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

专家简介

张医院肝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北省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损伤学组委员,沧州市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年毕业于承德医学院,长期从事传染病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医院研修一年。擅长传染病常见病、疑难病及酒精性肝病、脂肪肝、重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治疗、肝癌的组合介入及靶向治疗、代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了慢性乙肝、慢性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路径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的RGT治疗技巧。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两部;参加了国家复方抗肝纤维化研究项目,为沧州市主研人,获北京市科技二等奖。

王医院肝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医院进修学习。她擅长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乙肝母婴阻断研究,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等方面有丰富经验。擅长针对不同肝病及慢性肝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几年来运用国际最新流行的个体化原则,采用四阶段疗法来治疗各种肝病收到了明显效果。她注重临床实践的理论总结,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获河北省科技成果证书。









































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怎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l/5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