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自身炎症性疾病该如何诊疗(三)》
三,干扰素产生和信号传达异常目前已知的干扰素病主要是由于I型干扰素的异常产生或信号传导异常。
尽管自身炎症疾病通常被定义为先天性免疫缺陷,但在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和硬皮病在内的自体免疫疾病中观察到I型IFN信号升高。
事实上,TREX1缺乏可表现为SLE。相应地,基因确诊的干扰素病患者可产生自身抗体,包括:
抗核抗体(ANA)、
抗双链DNA(dsDNA)、
类风湿因子(RF)、
抗环瓜氨酸肽(ACPA)、
狼疮抗凝抗体、
抗心磷脂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髓过氧化物酶抗蛋白酶3。
切勿因存在相关抗体而误诊为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因此,这一疾病家族阐明了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相互联系。即,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是一个连续光谱,而不是完全两分的疾病分类。
一般来说,出现以下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干扰素病可能:
持续性全身炎症伴发热,反映I型干扰素作为内源性热原的作用。
皮肤小血管炎伴肢端定位(手指、脚趾、耳朵、鼻子、脸颊)。最初的病变可能类似冻疮。这一现象似乎反映低温引起的炎症恶化。
基底节钙化类似于子宫内感染弓形虫、其他(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TORCH)生物体时观察到的钙化。这些钙化可引起癫痫发作或神经认知障碍,但也可能是无症状的。
影响肺、结肠和/或皮肤的无法解释的复发性炎症。
白细胞介素(IL)1抑制的临床表现反应差。
本篇介绍如下四个经典干扰素病,但目前已知的远不止这4个:
1.婴儿期起病的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相关血管病变
2.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
3.伴脂肪营养不良和高温的慢性非典型中性粒细胞性皮炎
4.伪TORCH综合征
1,婴儿期起病的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相关血管病变
婴儿期起病的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相关血管病变(STING-associatedvasculopathywithonsetininfancy,SAVI)是一种由编码STING的基因(跨膜蛋白)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的自身炎症性疾病。该病在年发现。
SAVI表现为婴儿早期发病,通常出生的2个月内发病。
表现为面部、手部和足部出现呼吸急促和/或皮疹(毛细血管扩张、脓疱和/或水疱),并随着寒冷暴露而恶化,可能会脏器溃疡。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的低热,并且都有明显的血管炎症导致组织损伤。
很多病人有肺部表现包括间质性肺病、气管旁或肺门淋巴结病和肺纤维化。随着病情进展,很多病人会有耳软骨瘢痕、鼻中隔穿孔等表现。
需注意可能因为有抗核抗体阳性而误诊为SLE。同时还需跟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鉴别。
该病通常没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基底节也没有钙化。患者对全身糖皮质激素、非生物性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DMARDs)或目前的生物制剂无反应。
而用Janus激酶(JAK)抑制剂阻断IFN信号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尽管应答通常是部分的。
SAVI跟SLE的对比,参考1
肢端紫罗兰色斑块、指趾骨吸收伴甲缺失的SAVI,参考4
2,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
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是第一种被认为是干扰素病的疾病。AGS代表了一系列具有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最常见的是不能正确降解宿主RNA或DNA。
累积的核酸会触发细胞内传感器蛋白,在缺乏清除致病“病原体”能力的情况下参与宿主抗病毒防御机制。AGS也叫:家族性冻疮样红斑狼疮
目前已知涉及如下7个基因杂合突变:
1,编码3’修复核酸内切酶(TREX1)、,
2,包含SAM和HD结构域的磷酸水解酶蛋白(SAMHD1)、
3,核糖核酸酶H2核酸内切酶复合物亚基C(RNASEH2C),RNA降解
4,核糖核酸酶H2核酸内切酶复合物亚单位A(RNASEH2A),RNA降解
5,SAM结构域和HD结构域1(SAMHD1),DNA降解。
6,作用于RNA1(ADAR1)的腺苷脱氨酶,RNA降解。
7,IFIH1(编码细胞质RNA传感器MDA5)
其临床表现是:
反复的发热、
进行性发育迟缓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癫痫发作、基底节钙化、进行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关节痛、
肢端血管病、冻疮样红斑狼疮皮肤改变
肝脾肿大
部分孩子有抗核抗体阳性
AGS很罕见,它可以在新生儿,婴儿期,乃至儿童早期起病。
需注意,IFIH1致病性变异的AGS表现可能有些差别。除上述共同特征外,有些患者无症状。还有些表现为瓣膜钙化、牙齿异常、骨量减少和肢端骨溶解的遗传综合征,称为单胎-默顿综合征。
主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血小板减少、肝转氨酶增高、慢性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症。确诊依靠基因测定。切勿因抗核抗体阳性而误诊为SLE。
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有癫痫发作时抗癫痫治疗。值得注意的是,TREX1基因突变本身也增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风险。因此,这类的AGS跟SLE的关系还待进一步研究。
AGS,参考4
3,伴脂肪营养不良和高温的慢性非典型中性粒细胞性皮炎
伴脂肪营养不良和高温的慢性非典型中性粒细胞性皮炎(Chronicatypicalneutrophilicdermatitiswithlipodystrophyandelevatedtemperature,CANDLE)是影响PSMB8或相关蛋白酶体蛋白突变引起的几种重叠疾病之一。CANDLE也被称为蛋白酶体相关自身炎症综合征(PRAAS)。
患者通常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发病。早期表现为:
反复皮疹,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肝肿大、
关节痛/关节炎
全身炎症、发烧
后续可出现脂肪营养不良、基底节钙化、畸形性关节炎(如天鹅颈畸形)等。
尽管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但托珠单抗阻断白细胞介素-6受体是无效的,白细胞介素-1的拮抗作用也是无效的。目前发现JAK抑制治疗有效。
CANDLE的脂肪营养不良、畸形关节改变、粉红色斑块,参考4
4,伪TORCH综合征
泛素特异性肽酶18(USP18)是一种干扰素诱导的蛋白质,通过阻断IFNAR2与JAK1的结合,对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提供负反馈。
USP18缺陷在婴儿期表现为类似先天性TORCH感染的临床特征,包括小头畸形、基底节钙化和神经认知障碍。
泛素样修饰因子ISG15是另一种通过促进USP18寿命而起作用的干扰素信号负调节因子。缺乏ISG15的患者与缺乏USP18的患者表现相似,但形式较温和。
四,多种机制介导的自身炎症疾病很多自身炎症性疾病并不止一个炎症通路异常。目前已知且相对常见的有:
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Deficiencyofadenosinedeaminase2,DADA2)
COPA综合征
SIFD综合征
PLCγ2相关抗体缺乏和免疫失调
DADA2主要涉及NFkB异常,但也有其他作用机制参与其中。在前面的「NFkB或TNF活性异常」篇章已经讨论。(参考《自身炎症性疾病(三)》)
限于篇幅,简单介绍COPA综合征、SIFD综合征、PLCγ2相关抗体缺乏和免疫失调
1,COPA综合征
共溶体蛋白复合物(coatomerprote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rcbj/1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