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澳大利亚肝病协会ALA

共识中介绍了FibroScan实施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代表了一系列用于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的非侵入性检查工具。由于具有易于操作、快速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高的特点,自年进入澳大利亚以来,该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和使用。

虽然TE及其他非侵入性检查应用广泛,但目前尚无指导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以及理解检查结果的指南,导致对结果的解读缺乏调整,临床管理上也缺乏共识。

澳大利亚肝病协会(ALA)在墨尔本年澳大利亚胃肠病学周(AGW)上发布了TE用于临床实践的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了对文献的综述及专家推荐。围绕TE的使用,该共识为临床医生总结了近期发表的数据,并尝试总结TE的实践指南。

一、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的实施

1.获得可靠的评估是基础

一次可靠肝脏弹性扫描(TE)评估应满足以下三个特征:

(1)

最少测量10次;

(2)

操作成功(“激发”)率≥60%;

(3)

IQR/中位数比值(IQR/M)≤0.3。

2.多一个探头,多一分准确

为了使评估结果更加可靠,不同型号的探头(S、M、XL)应运而生。这些探头的传感器频率和检测深度存在差异。显然,当患者皮肤到肝脏被膜的距离(SCD)超过探头检测深度低值时,探测范围即存在部分非肝组织,带来检测结果的偏差。

M型与XL型探头的比较:

型号

传感器

检测深度

适用BMI范围

备注

M

3.5MHz

25-65mm

30kg/m2

仅有8%处于该BMI范围的患者SCD25mm

XL

2.5MHz

35-75mm

35-40kg/m2

超过50%处于该BMI范围的患者SCD25mm

SCD:皮肤到肝脏被膜的距离。

上表可见,BMI与SCD并不完全对应。研究显示,若可按需选择M和XL探头,则超过90%的成年人可获得可靠的TE评估。另有研究认为XL探头检测获得的肝脏硬度测量(LSM)值较M型探头低约1.4kPa。

3.IQR/M是保证

TE评估的可靠性由IQR/M(中位数)及LSM的检测值决定。当IQR/M3.0且LSM中位数≥7.1kPa时,其准确性低于全部人群,应考虑为“可靠性差”;而当IQR/M≤1.0时,无论LSM值如何,结果都高度可靠。

4.TE操作训练

(1)

操作者经验不足(次检测)与LSM检测失败及读数不可靠独立相关;

(2)

适当的训练+一定的经验=可靠的操作;

(3)

目前澳大利亚尚无TE规范的培训项目及证书。

5.TE与禁食

(1)

早期Fibroscan在非禁食状态下实施;

(2)

近期研究证实,食物摄入影响肝脏硬度值;

(3)

摄食影响肝脏硬度影响的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受进食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及肝动脉血流的影响;

(4)

餐后LSM增加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分级有关:肝纤维化程度越高,餐后LSM增加越多;

(5)

无论肝纤维化分级如何,进食后分钟,所有患者LSM可回复到基线水平。

6.结果解读很关键

(1)

TE检测肝脏硬度值范围为1.5kPa-75kPa;

(2)

TE检测的可靠性由肝活检作为参考标准,而肝活检结果也可能有误,且与LSM的失误相互独立,因此TE评估肝脏纤维化阶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被低估;

(3)

由于组织学评价肝纤维化反映的是局部的纤维化和结构紊乱,采用分类打分系统描述,因此与之对应的采用TE获得的LSM分期各阶段,其四分位区间会存在重叠;

(4)

目前上没有广泛接受的TE结果解读方式,大多数中心依据已发表的针对特定病因的“截断值”进行判定;

(5)

TE的价值更多在于预测临床硬终点——死亡、失代偿、门脉高压并发症、肝细胞癌等,而非区分早期肝纤维化的各个阶段;

(6)

任何特定的LSM都有可能处在肝纤维化的各个阶段,可能性大小有别而已;

(7)

对TE结果的理解应联系临床,当结果与临床映像不符时,另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或肝活检可能会带来获益;

(8)

正确解读TE,还应熟知除肝纤维化外可能影响LSM的变量:肝脏炎症、胆汁淤积、肝淤血及其他可能造成肝纤维囊压力升高的因素。而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还存在争议。

7.共识推荐

(1)

应当根据现有指南相一致的标准程序实施TE检查:患者仰卧位,右上肢充分外展;

(2)

参考检测位点为腋中线,肝浊音上界下第一肋间隙。呼吸相可能与检测相关,应加以考虑;

(3)

患者应当在检查前禁食2小时以上;

(4)

M型探头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但对于皮肤-肝脏被膜距离px的患者,XL型探头更加理想;

(5)

一次可靠的评估,应具备IQR/M≤0.30。同时强烈建议最少进行10次有效激发。成功率应达到60%的支持证据并不强烈,但为了与国际标准一致,也出于研究的目的,最好能够满足;

(6)

医师和技师都能够很好的实施TE检查,但学习曲线存在不同。操作者经验是决定TE准确性的一个因素,或需要次检查后才能熟练掌握;

(7)

结果解读应注意到肝活检与非侵入性技术(如TE)间的固有误差。LSM应当作为提示肝纤维化严重性的指标,理想的结果应以可能表示,而非确定。考虑到早期肝纤维化阶段存在重叠,反对使用“正常”、“无纤维化”等表述,更准确的表达应为“无或很轻的纤维化”。LSM需要联系临床进行考虑;

(8)

TE/其他非侵入性工具和肝活检应当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利用,从而使慢性肝病患者得到安全、准确和及时的评估;

(9)

报告应包括独立分析检测质量所需的详细数据,最好包括检测位点、探头类型、有效激发的次数、LSM的中位数、IQR、IQR/M、禁食状态及ALT。

二、临床价值

无论是肝活检还是任何非侵入性工具,在评估肝纤维化时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可能导致错误的分级。因此评估肝纤维化不能过度依赖某一单独的检查,而是应结合临床对检查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使用TE作为初始非侵入性工具评价HCV、HBV患者的肝纤维化情况,指导患者管理。当检查结果与临床存在分歧时,第二种非侵入性工具或肝活检将是合理的选择。

目前没有指南或证据支持TE实施的频率。近期有来自HCV的数据认为应根据基线评估决定监测频率。而通常大多数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一年进行1-2次TE检查,尤其是基线LSM高的患者,以便于发现和治疗进展性肝脏疾病。

关于使用非侵入性工具的文献正在不断涌现。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有助于确定TE和其他非侵入性工具在判断患者预后,例如肝癌的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存活方面的作用。也很有可能新的替代技术,例如SWE和ARFI的优点将在未来更加清晰。









































哪种方法治疗梅毒能好山东聊城怎样对淋病
男性慢性淋病的自检症状初期别忽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rcbj/2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