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肝纤维化宜早不宜晚

纤维化是肝脏炎症和硬化之间的一个中间过程,是一个摇摆的“中间派”。如果任其发展,纤维化就将继续加重,纤维组织势必如同在肝脏中违建的一道道围墙,把肝脏分割得面目全非,最终必然发展为肝硬化。

如果给予另一种力量,不但阻断新的违建,还激发自身潜力拆除已经搭建的藩篱,那么纤维化不仅会停止发展,而且还可以逆转。可见,“中间派”是可以经过转化后重新做人的。

如果我们视乙肝肝硬化为恐怖组织基地,那么导致肝纤维化的所有病因都是潜伏在平民百姓中的“坏人”:乙肝病毒、炎症和星状细胞,都是恐怖分子,它们处心积虑地发展成员,纤维化是它们的发展对象。如果我们能采取有力的防范和打击措施,“中间派”就不会迈向万劫不复的“基地”——肝硬化,而被我们所争取。可见,抗纤维化治疗,实际上是一场发生在“好人”和“坏人”之间的争夺战。

理想的治疗纤维化的手段应该针对以下三个环节:首要的是消除病因,理论上,病因去除了,纤维化过程就能从源头控制,继而也才有可能逆转;其次是减轻和消除炎症,因为在导致纤维化的病因(肝病的病因)和肝脏纤维化之间,是由肝脏炎症连接起来的,专业地说,是炎症触发、加速或加剧了肝纤维化;最后是寄希望于未来的药物或其他手段,直接灭活肝星状细胞或消减肝纤维化组织,被理想地称之为“直接抗纤维化”。

抗病毒治疗

这是争夺战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最需要和最必要的。抗病毒治疗用药的话题很大,有专文介绍,这里只谈两个“时间”:

启动时间。抗病毒治疗应该在发生肝纤维化之前就实施。这话说得多么没有道理啊,“之前?我哪里知道‘之前’是何时?”其实老缪医生只是想告诉你:既然已经晚了,那么纤维化一经确认,而且乙肝病毒量还在较高水平,比如达到或超过每毫升10的4次方,就不要再等待或犹豫了!现实中,内心抵触抗病毒药物者大有人在,都纤维化了,有人还坚持要等到转氨酶升高了才开始抗病毒。

如果读完此文后你还抵触、还坚持自己的观点,那我只能对你爆粗口了:“拎-不-清-啊!”纤维化咋来的?不就是因为长期慢性炎症吗?转氨酶不高,不等于肝脏里没有炎症!转氨酶正常,不等于肝脏无损伤啊!转氨酶没有变化,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勤快地检查呢!请记住,发生在肝脏里的炎症过程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进一步发展到纤维化可能是悄悄的,发展到肝硬化也可能是慢慢的,发生肝癌同样是静静的!你想“静静”吗?别让自己后悔半辈子,如果还有半辈子的话!

持续时间。目前全球公认的是:一旦发展为肝硬化了,那么抗病毒治疗就得维持终身,而对发生了纤维化的患者,其抗病毒治疗时间并无固定说法,但“长期治疗”一定是对的。不要问我“长期”有多长,“长期”如诗如远方。有句话我一直挂在口头:“得了有药可治的病是幸运的,做病人要有良心”。再次强调,纤维化是慢性肝炎的一种病理改变,是肝脏炎症长期反应积累的必然结果,是位于炎症和硬化之间的“中间派”。

显然,发生了纤维化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间要比没有发生纤维化的慢乙肝患者更长,因为我们还得给出足够时间等待纤维化逆转啊!当然,一旦体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并出现了乙肝表面抗体,那我们可以坐下来探讨停药问题,这时美丽的诗篇可就在你眼前而非远方了。

抗炎保肝治疗

炎症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蜗居病毒的肝细胞之后的必然反应,也是发动纤维化的直接因素。不难理解,只要能抑制炎症反应就能减轻(恐怕不能阻止)纤维化,这也是抗炎保肝的目的之一。显然,抗炎是治标的辅助手段,必须与抗病毒联手。

大家要厘清一个概念:在病理上,肝脏炎症和肝脏纤维化是两个独立的表现,在没有经过抗病毒治疗病人的肝脏里,它们通常是同时存在或曰重叠存在的。因此,在抗病毒治疗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病毒没有完全被抑制、转氨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水平之前,可以适当使用抗炎保肝药物。临床上常见到有少数病人,病毒已经长期被抑制,也没有发生耐药,但转氨酶却总是七上八下的(七八十左右),给他们适当延长抗炎保肝治疗时间,对于防治纤维化是有益的。

纤维化的消退一定滞后于炎症的消失,逆转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而使用抗炎保肝药物的时间不需要太长,不能以纤维化消退和逆转的时间为依据,这一点与抗病毒治疗有重大区别。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滥用抗炎保肝药物,不能把抗炎保肝药物视作抗病毒药物的伴侣。同时使用保肝药物的种类也应该有限制,医生给你开一次处方超过两种保肝药,基本上可以拒绝。

抗纤维化治疗

是否有药物可以直接抗纤维化呢?可能有!研究人员设想的,可以直接灭活肝星状细胞和直接分解纤维化组织的化学药物或所谓“靶向”药物迄今没有研发成功。目前经过临床证实有一定抗纤维化效果的大多是一些中成药物。

上医院和医院的研究人员,曾就扶正化瘀胶囊的抗纤维化作用做过随机、双盲、对照和安慰剂的临床试验。他们将慢乙肝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单独使用恩替卡韦,另一组联合使用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胶囊,所有病人都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做肝穿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发现,两组病人都获得了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但联合使用扶正化瘀胶囊的那一组病人,治疗后的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要比单用恩替卡韦的那一组更轻。还有其他一些“抗纤”药物,在此不一一枚举。

必须强调,现有的抗纤维化药物都未能很好地解释清楚抗纤维化的机制,“抗纤”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它们都还不能成为也不应该是“主药”。我们期待着现有药物的更多和更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更期待着不断有新药问世。

在抗纤维化的这场争夺“中间派”的斗争中,目前开辟了三个战场:抗病毒治疗是正面主战场,抗炎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是侧翼包抄。切记:抗病毒治疗是首要。

缪晓辉

医院内科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感染、肝病和消化专业;长期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互联网医疗和医疗管理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获版权所有者(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本文转载自







































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rcbj/8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