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肝硬化、脂肪肝等名词大家都比较熟悉,它们往往让大家谈之色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的提高,“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肝纤维化一词逐步进入大家视野。那么,什么是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有哪些危险因素?肝纤维化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肝纤维化。
什么是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它是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特别是以胶原纤维为代表的弥漫性细胞外基质在肝脏汇管区、肝小叶过度沉积造成的。任何肝脏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发生,如果损伤因素持续不能根除,纤维化的过程也将长期持续并发展成肝硬化。
脂肪肝、酒精肝等都是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而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更广泛的肝纤维化诱因。每年约有25%-4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并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HCC)。
肝纤维化需重视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与降解失衡,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在时间和病理进程上可以大致做一个轻重区分,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因有肝小叶结构改变、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
中度和重度肝硬化在医学上已经是不可逆的病理进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我国乙型肝炎的广泛存在,因其所致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25%可能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发展后期呈现肝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和门脉高压,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则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感染、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大量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较长、年龄较大、身体质量指数增加、胰岛素抵抗、肝细胞脂肪变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药物使用不当等是导致或加重肝纤维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肝纤维化的诊断由于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常规的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学标志物检查、B超检查、MRI、CT、弹性成像等均可以为临床提供诊断线索。
血清学诊断这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该方法应用方便、价格低廉,较为实用。其中,最近几年应用较多的指标是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PNP)和Ⅳ型胶原(CⅣ)。这些标志物均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或其代谢产物,主要由肝星状细胞产生,反映不同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水平。例如HA反映肝纤维化活动及肝损伤;LN反映基底膜转化,与门静脉高压有关;PⅢPNP反映胶原代谢的情况;CⅣ反映基底膜的形成与破坏情况。对血清学标志物的动态观察,有助于肝炎、肝纤维化的跟踪评估。
病理学诊断运用肝穿刺方法取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损伤性,患者依从性差,且很难反复取材,不便于动态跟踪病情进展。联合影像学的检查,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组织病理学观察的不足。
瞬时弹性成像(TE)TE是一种新兴的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技术,它通过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来推算硬度。该方法无痛、快速、安全,可用于判断病情、随访疗效、预后评估等,但该方法易受到肝内外胆汁淤积、肝脏水肿或淤血、肝淀粉样变性、进食等的影响。临床可结合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肝纤维化进展进行预后评估。
肝纤维化的治疗和预防肝纤维化治疗原则讲求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如控制病毒性肝炎时,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脂肪肝患者应该多运动并调整饮食结构;酒精性肝纤维化应戒酒;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给予吡喹酮杀灭血吸虫等。
针对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过度增生活化,促进胶原降解等。常用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秋水仙素等。同时,中医药抗纤维化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
肝纤维化的治疗旨在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与结构,延缓肝硬化及其失代偿期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延长生存期。
预防肝纤维化,应做到:
1.规律饮食,冷热均衡,避免油腻辛辣
2.戒烟戒酒
3.充足睡眠
4.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
广大肝友面对对肝纤维化应保持乐观,心理上轻视它,行动上重视它,积极应对,明天会更好!
◆◆◆◆◆
新产业生物MAGLUMI?化学发光检测项目关于新产业生物新产业生物(股票代码)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共有已注册化学发光试剂项,包括甲状腺功能、性腺、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术前八项、优生优育、糖代谢、骨代谢、肝纤维化、炎症监测、产前筛查等项目。
新产业生物超高速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AGLUMI?X8,单机测试速度可达T/H,拓展可达T/H;可与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TLA)互联,根据场地及实验室的需求,搭建最适合客户的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
目前,新产业生物已联合日立赛默飞世尔进军实验室智能化,致力于为实验室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综合解决方案。新产业-赛默飞全实验室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SATLARS?-TCA新产业-日立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PAM-MAGLUMI?X8-LSTAS参考文献1.胡敏.肝纤维化4项检测在临床肝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16(01):-.2.池小玲,萧焕明,欧爱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与肝功能病毒定量的关系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5(9):-.3.徐列明,刘平,沈锡中等.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年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1).4.陆伦根,尤红,谢渭芬等.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年)[J].肝脏..5.王静.《肝病养生保健知识问》.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图片来源:网络特别声明:因临床情况复杂多变,内容仅供参考往期文章:
胃功能三项,“胃”健康而来
小“贫血”里的大学问
PCT-鉴别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一把“利器”
丙肝筛查带来的困扰,我们该怎么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rcbj/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