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号
中国是肝癌大国,据全球肿瘤报告显示,全球新发肝癌91万例,其中中国新发肝癌41万例,占全球45%还要多。由于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一旦癌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临床上,很多患者就诊时就已经步入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90后的夫妻小宇与小美,本是美好的年纪,却双双查出了肝癌。
一开始,两人只是感到疲惫乏力,本以为是累着了,没在意。
可渐渐小宇的眼睛、皮肤开始发黄,并且迅速消瘦。而小美经常食物不振,胃口不佳,医院进行检查,最终都确诊了肝癌。
在二人入院治疗期间,对于肝癌有了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发病诱因。
这些年来,夫妻俩打工攒了些钱开了家水果店。为了让生意更好,两人经常起早贪黑
虽然是自己开水果店,但两人却从不舍得多吃一点好水果。店里腐烂坏掉的水果,两个人也不舍得扔掉,就剜掉坏的,将剩下的吃掉。没想到,正是这样一个习惯害了他们。
这几种食物最易损害肝脏
第一种:过期的酸奶
霉变的酸奶,疙瘩等奶制品,可感染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
酸奶虽好,一旦过了保质期,最好直接扔掉,切莫舍不得。
第二种:变苦的坚果
坚果含有大量的油脂,一旦变苦,易感染黄曲霉毒素,尤其是花生、杏仁等。黄曲霉毒素有明确致癌作用,主要作用于肝脏,诱发肝癌。
第三种:发霉的大米
有“霉味”的大米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会严重损害肝脏,甚至诱发肝癌。这类大米最好直接扔掉,切莫“水洗”后继续食用。
第四种:饮酒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在年发表声明,明确指出:酒精是重要致癌因素,其中就包括肝癌。最新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
虽然并不是说喝酒就一定会导致肿瘤,但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肿瘤(包括肝癌)发病会显著高于不饮酒人群。
很多人非常好奇:为何肝癌发现就是晚期
都说“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胃痛你有感觉,但是没有人会说肝疼,一旦一查出肝的病,往往都是晚期了......
肝癌就像一个披着隐形衣的“沉默杀手”,潜伏在我们身边,直到有一天突然暴起伤人,给我们“致命一击”。
医院肝胆外科王医生曾言:肝脏是一个不存在末梢神经的“沉默器官”。即使发生病变,早期一般没有痛感,不像胃肠、心脏等器官那样一旦受损便会剧烈疼痛。
因此,“木讷忠厚”的肝脏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需要我们的细致呵护。
也就是说,肿瘤只要没到占满整个肝脏的程度,肝脏功能就不受影响。
因为它在正常工作,人便很难察觉问题。除非肿瘤已经大的把肚子撑起来,此时想不被发现都难。而等到这阶段,已经到了肝癌晚期。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班、应酬、熬夜是家常便饭
饮食不规律、配搭失衡、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使我们的肝脏承受巨大的负荷,造成日积月累的损伤,甚至导致病变肝癌。
肝癌偏爱这5类人
01、得过乙肝及肝硬化的人
在我国,约有90%的肝癌患者感染过乙肝病毒。严谨地说应该是:感染过肝炎病毒的人,都要多留个心眼。
肝硬化的下一步往往就是肝癌,尤其是已经查出肝硬化的患者。
02、嗜酒如命
很多人都知道,长期喝酒的人容易得「酒精肝」,在此基础上完全有机会发展成肝硬化,进而发展成肝癌。
人在喝酒后,酒精(乙醇)第一步经乙醇脱氢酶转换成乙醛。
乙醛就像家装污染中的甲醛一样,大量饮酒后,人体内会囤积大量的乙醛,它会对许多组织和器官产生毒性作用如造成细胞DNA损伤、致癌等。
03、家族中有肝癌患者
遗传病指的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简单地说就是父母遗传给孩子,大多是先天的。而肝癌的遗传性被称为「家族聚集现象」,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患有乙肝的妈妈,生孩子时把乙肝病毒也「传递」给了孩子。
不过也别太担心,就算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给孩子及时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就可以很好地控制。
04、吸烟
很多人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但是不知道吸烟也会增大患肝癌的几率。早些年发表的两篇IARC(国际癌症研究所)专著中指出:吸烟是肝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重度吸烟者,其患肝癌的几率几乎比不吸烟者要高一倍!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做了手术之后,吸烟亦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如肝纤维化,肝功能受损,胆汁损伤等。
05、长期熬夜
熬夜到癌症只需要四步:轻度疲劳,深度疲劳,重要脏器内部变异,诱发癌变。
这是因为长期熬夜会导致肝脏无法正常的排泄毒素,不能进行自我修复。而且长期熬夜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肝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后,分别是40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的女性,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因此,过了40岁更要注意!
千万别忽视保险
人生上半场,有时候不得已牺牲掉健康,来换取财富。
人生下半场,要避免再用赚来的钱买回健康,到头来一场空。
说白了: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人生只有单程,没有往返,让自己健康是美德,让家人健康是责任
没有健康和保险一切都是在瞎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l/1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