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线粒体损伤促进肝纤维化

盖百霖副作用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7/6173056.html

1.文章来源介绍

年11月,哈佛医学院YuryV.Popov教授在NatureCommunication杂志上发表题为“Hepatocytemitochondria-deriveddangersignalsdirectlyactivatehepaticstellatecellsanddriveprogressionofliverfibrosis”的文章,报道了肝细胞线粒体源的危险信号激活肝星状细胞并驱动肝纤维化。

2.研究背景及科学问题

细胞损伤和死亡,是导致纤维化的起始事件。无菌细胞损伤和死亡,释放胞内分子,称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nger-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DAMP)。线粒体损伤释放危险信号分子(线粒体源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mito-DAMP),释放到细胞外,诱发炎症反应[1]。肝脏中富含线粒体,当肝脏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或酒精性肝病(ALD)等,受损肝细胞释放mito-DAMPs,触发炎症反应[2]。迄今,mito-DAMPs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3.创新技术与方法

作者给小鼠单次注射亚致死剂量的硫代乙酰胺(TAA),探究不同品系小鼠肝纤维化的易感性。此外,作者给小鼠注射CLO(负载氯磷酸盐的脂质体),有效消除具有高吞噬活性的肝脏KCs(库普弗细胞)或注射特异性抗体(mAB),耗竭其介导的髓细胞亚群。

4.重要发现及亮点

1)探究近交小鼠品系肝纤维化的易感性

作者首先探究不同近交品系小鼠对肝纤维化易感性的差异,利用单次亚致死剂量的硫代乙酰胺(TAA)注射BALB/c、FVB及C57Bl/6小鼠。发现在TAA处理后,第5天和第8天,BALB/c小鼠肝脏中的胶原沉积明显高于FVB和C57Bl/6小鼠,肝损伤程度与胶原沉积量相一致。说明不同近交品系的小鼠,肝纤维化易感性不同,BALB/c最易,C57Bl6次之,FVB最不易。

2)死亡肝细胞的清除先于肝纤维化

肝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TAA处理后1天,BALB/c和FVB小鼠均出现约50%的肝细胞死亡,FVB小鼠在TAA处理后,第3天,坏死细胞完全消失;然而,BALB/c小鼠在处理TAA后,第5天,坏死细胞仍然存在。有意思的是,促纤维化因子的mRNA在TAA处理后,第5天,才出现显著性差异。综上结果说明,死亡肝细胞清除先于肝纤维化。

3)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纤维化易感性相关

吞噬细胞负责识别和清除体内死细胞。那么,三种小鼠对肝纤维化的易感性不一样,是否是由于吞噬细胞清除死细胞的功能不一致所引起的?肝脏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在TAA处理后,第8天,BALB/c小鼠具有更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和纤维化。通过微阵列分析发现,与FVB小鼠相比,BALB/c小鼠,在肝损伤后,参与吞噬途径的基因没有上调。为了进一步探究巨噬细胞在纤维化易感性中的作用机制,作者给小鼠同时注射CLO或特异性抗体,消除有高吞噬活性的巨噬细胞或抗体介导的髓细胞亚群。结果显示,纤维化最不易感的FVB小鼠,胶原沉积及促纤维化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此外,利用Gr-1特异性抗体处理小鼠,死亡肝细胞持续存在。综上结果说明,肝巨噬细胞(KCs)和浸润性Gr-1(+)骨髓细胞亚群,是清除死亡肝细胞所必需的,可防止肝纤维化发生发展。

4)肝细胞释放mito-DAMPs促进肝纤维化

在纤维化易感小鼠中,存在未被有效清除的死亡肝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作者检测发现,mito-DAMPs的标志物,mtDNA的水平,在TAA处理后,第2天,BALB/c小鼠中显著高于FVB小鼠。为了进一步探究mito-DAMPs是否能直接促进肝纤维化,作者给TAA处理后的FVB小鼠,在第2天和第4天,注射mito-DAMPs,发现注射mito-DAMPs的FVB小鼠也出现了明显的肝纤维化表型。此外,作者给MCD饮食饲喂2周的小鼠注射mito-DAMPs,肝星状细胞活化也显著增强。在NASH和肝纤维化病人中,mtDNA表达水平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综上结果说明肝细胞来源的mito-DAMPs促进肝纤维化。

5)Mito-DAMPs影响肝星状细胞的激活

为了探究mito-DAMPs是否通过激活肝星状细胞(HSCs)促进肝纤维化,作者用不同浓度的mito-DAMP处理HSCs,发现mito-DAMP处理浓度与HSCs活化呈正相关。此外,mito-DAMPs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作者用DNA酶降解mtDNA,发现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得到逆转并降低了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综上结果表明,mito-DAMPs主要活性成分mtDNA直接激活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5.对领域贡献

本研究发现,受损肝细胞线粒体释放mito-DAMPs,激活肝星状细胞,导致肝脏瘢痕形成,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肝巨噬细胞(KCs)和浸润的Gr-1(+)骨髓细胞,通过胞吞清除死亡肝细胞,控制mito-DAMPs释放。在NASH和肝纤维化病人中,mtD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因此,靶向肝细胞释放的mito-DAMP和/或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抗纤维化策略。本研究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方法。

6.存在问题及分析

本文阐明TAA处理引发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那么,在其它肝纤维化模型中,其发病机理是什么呢?此外,本研究利用TAA处理FVB和BALB/c小鼠,构建纤维化模型,并阐明其发病机理,但在人类肝纤维化疾病中,这一作用机理是否成立,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rcbj/12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