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消化杂志,,40(09):-.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生与机体的代谢异常有关,近年来建议将其命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MAFLD)。NAFLD疾病谱包括单纯性非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NASH相关肝硬化和极少数肝细胞癌。NASH是NAFLD的进展形式,组织学上以小叶内炎症、肝细胞气球样变为特征,并伴随肝纤维化进展加快。影响NAFLD进展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人种、饮食、乙醇、代谢、肠道菌群和遗传易感性等,对不同因素影响下发生的NAFLD的确切诊断和评估尤为重要。
一、NAFLD病理学诊断和评估
肝脏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目前仍是肝脏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的金标准,然而大量潜在的NASH患者因无法进行肝脏活检而被延误诊治。活检的有创性、取样偏差、观察者间误差和不能动态进行等不足,已不能满足临床诊疗和药物临床评估的需求。
病理学诊断对肝活检的标本和大小有具体要求,应力求用粗针(16G)穿刺,标本长度须在1.0cm以上(1.5~2.5c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6个以上汇管区。肝穿刺标本应作连续切片,常规行H-E、网状纤维和(或)Masson染色,以准确判断肝组织内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病理医师应力求对病变定性准确,划分程度恰当,并与临床密切结合,保证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NAFLD肝脏组织学诊断和评估应从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3个方面进行评估。
肝脂肪变性传统上可分为大泡性、小泡性,以及兼有大泡性和小泡性的混合性。大泡性和小泡性脂肪变性的病因学、发病机制、预后差异较大。肝脂肪变性的范围通常采用半定量方法评估,最可靠的方法是根据肝组织的腺泡结构测算脂肪变性的肝细胞百分比:5%~33%为轻度脂肪变性,34%~66%为中度脂肪变性,66%为重度脂肪变性。
脂肪性肝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至少包括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损伤(通常表现为气球样变),以及小叶内炎症,特别是肝腺泡3区病变。其他常见的非特征性表现包括肝细胞核糖原贮积、脂肪肉芽肿、嗜酸性小体、过碘酸希夫染色阳性的库普弗细胞和马洛里小体。随着肝脂肪变性和炎症的发生,部分NAFLD患者出现肝纤维化,但肝纤维化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
现有2种NAFLD评分系统用于临床诊治和药物疗效评估。临床实践中对于成人NAFLD组织学评价建议采用脂肪肝进展阻断-脂肪变性活动性纤维化组织学评分系统(fattyliverinhibitionofprogression-steatosis,activity,fibrosis;FLIP-SAF)。病理学报告应包括肝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小叶内炎症和肝纤维化的有无及其程度,建议根据FLIP-SAF将NAFLD分为单纯性脂肪肝、早期NASH(F0、F1期)、显著或进展性纤维化NASH(F2、F3期)和NASH肝硬化(F4期)。对于儿童NAFLD组织学评价,建议采用儿童组织学评分系统,病理学报告中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yf/1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