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断要不要抗病毒之前,达到4项指标之一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只要达到任意一项标准,就要考虑抗病毒治疗。
参考4项指标考虑抗病毒治疗
1、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两倍;病毒定量DNA检查:大于等于10*5
2、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两倍:病毒定量DNA检查:大于等于10*4;乙肝五项检查:e抗原阴性。
3、35岁以上,肝功正常,但是,病毒量大于等于10*5的慢性乙肝患者,考虑先肝活检,发现有中度或重度肝脏炎症或肝纤维化后,考虑抗病毒。
4、已出现明显肝硬化,即使肝功能检查正常,只要病毒量高,就要考虑核苷类抗病毒治疗。
不同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何时能够停药?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何时能够停药?
根据《版乙肝防治指南》,核苷(酸)类药物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一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核苷(酸)类药物的治疗尽管一些患者有可能停药,但过早停药往往导致疾病复发,前功尽弃。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何时可以停药?
无论是普通干扰素还是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都是有限的,而且不良反应较多。
因此,尽管有研究显示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疗程至2年可提高治疗应答率,但延长疗程有可能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且对于预测应答不佳的大多数患者即使延长疗程也很可能无法达到满意的疗效。
因此,对于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最长疗程为1年,而且在治疗24周时,对于预测疗效可能较差的患者建议停止治疗。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何时能够停药?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考虑是病毒发生的C区或前C区的变异,在治疗上与E抗原阳性患者有许多不同。对于HBeAg阴性患者建议治疗达到HBsAg消失且HBVDNA检测不到,再巩固治疗1年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时,可考虑停药。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何时可以停药?
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适合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不建议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因为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不佳,且对干扰素的耐受性较差,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如果应用了干扰素进行治疗,可在治疗12周时对疗效进行预测,如果疗效不佳,建议及时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有效,建议疗程是一年。
综上所述,建议各位患者朋友一旦开始抗病毒治疗应长期坚持,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更不要自行调整药量、换药或停药。乙肝抗病毒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升高。
如果擅自停药、换药、调整药量,均有可能导致病毒耐药和变异,使药物失效,病毒反弹,病情反复,甚至可能造成肝功能恶化。
▏关于我们▕
为您提供专业、严谨的肝脏健康咨询、服务、解答
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yf/1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