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一般发生在人们用药后的1~4周。此类肝损伤患者常见的表现是:乏力、恶心、呕吐、厌食、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发热、畏寒及转氨酶升高等。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非常多,常见的有00种以上。但下面这数类药物是最易损伤肝脏。
”1.解热镇痛药
此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均会引起中毒性肝损害。若每日使用阿司匹林超过5克或每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超过克,都易引起急性肝损害。
.抗生素
此类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氯霉素、苯唑青霉素、制霉菌素、氯林可霉素、酮康唑等均可引起明显的肝损害。在使用苯唑青霉素时若用量过大,用药5天即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3.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
此类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与门冬酰胺酶等均会引起中毒性肝损害。例如,西咪替丁可引起血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偶见严重肝炎、肝坏、肝脂肪性变等。动物实验和临床均有应用本品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报道。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慢性消化性溃疡穿孔。
4.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
此类药物如甲基多巴、奎尼丁、胺碘酮、非诺贝特、他汀类药等均会引起肝损害。其中,甲基多巴可损害用药者的肝细胞和胆小管。少数患者在使用甲基多巴1~3周后可出现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甚至会发生肝脏的肉芽肿样增生、肝硬化和肝坏死。
5.降糖药
此类药物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均可损害肝脏。另外,肝功能不全会改变格列齐特在体内的分布,肝脏功能不全还会降低新的葡萄糖生成的能力;这两个作用会增加严重低血糖反应的危险性。
6.性激素及避孕药
此类药物如甲睾酮等雄性激素及甲地孕酮、炔雌醇、炔诺酮等口服避孕药均可引起黄疸等肝损害症状。
7.抗肿瘤药
此类药物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均可损害肝脏。其中,硫唑嘌呤使用药者出现黄疸的几率可达到0%~40%;甲氨蝶呤可使用药者发生肝硬化;而丝裂霉素可使用药者出现中重度的肝损害。
8.抗精神病药
此类药物如氯丙嗪、三氟拉嗪等均可损害肝脏。在使用氯丙嗪的病人中会有1%~4%的人在1~4周内发生肝内胆汁淤积,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发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9.抗癫痫药
此类药物如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等均可损害肝脏。例如在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在治疗头6个月内也应定期作肝功能检查,特别是高危病人。
10.抗结核药
此类药物如异烟肼和利福平等均可损害肝脏。对异烟肼过敏者在使用该药1~个月后就会出现严重的肝炎,甚至会发生肝坏死。若把异烟肼与利福平联合起来使用,更会大大增加这类药物的肝毒性。
11.中成药
有些中药也会造成肝损害,如苦杏仁、木薯、广豆根、北豆根、毛冬青、苍耳子、大枫子、黄丹、川楝子、鱼苦胆、天花粉、麦冬、黄药子、千里光等。
“肝”之小百科
肝不好的症状
1、全身倦怠感日趋严重。
、食欲不振,有恶心感觉。
3、持续性微热,或发恶寒。
4、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5、酒量突然减少。
6、脸色晦暗失去光泽。
7、皮肤呈黄疸色、或觉瘙痒。
8、尿液变为啤酒色。
9、肝掌、蜘蛛痣。
10、头昏耳鸣。
11、全身发黄,特别是巩膜发黄。
检查项目一、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是引起肝区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此项检查可以确定是否被乙肝病毒感染。
二、肝纤维化指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也会引起肝区疼痛,才检查对确诊肝纤维化有重要意义。
三、甲胎蛋白检查:肝区不适和隐痛常是肝癌中晚期较早出现的症状。甲胎蛋白检测是一种较理想的发现早期肝癌的初查方法,与B超检查相互结合可以弥补不足,更高效的诊断出早期肝癌。
四、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鉴别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如肝细胞癌等。
五、肝穿刺,这是最直接最准确的方式。肝穿病理资料提示,伴有肝区疼痛的携带者均存在较重的炎症及纤维化,应给予适当治疗。长期忽视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六、肝功能转氨酶检查:转氨酶对肝脏的受损有着非常高的敏感性,尤其是谷丙转氨酶,而谷草转氨酶偏高则通常意味着肝脏受损较为严重,如果超过正常值的两倍(正常值0-40)以上则表明肝脏受损较为严重。由于肝脏本身并没有痛觉神经,引起肝疼是由于肝脏病变发炎挤压肝脏外部的包膜导致有明显的胀痛等感觉,而转氨酶是早期判断肝脏受损的重要标志。
文:李中东
来源:药评中心、百度百科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yf/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