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紊乱与肝癌
我们大脑的生物钟调节全身组织器官的昼夜节律。这对睡眠以及正常的代谢功能很重要。轮班工作会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已经是明确的了。例如,今年早些时候MedicalNewsToday报导的另一项研究,在老鼠中模拟轮班工作,发现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的增加有关。如今,学者们发现睡眠中断与肝癌发病上升相关。美国癌症协会报导每年全世界有人被诊断为肝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肝癌。在美国,专家估计每年有超过的男性和将近的女性死于肝癌。肥胖是肝细胞性肝癌的一项主要危险因素,肝细胞性肝癌是肝癌最常见的类型。肝脏过多的脂肪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这在肥胖人群中发生率很高。已经有这样的推测,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21世纪肝细胞性肝癌的主要原因。时差紊乱的老鼠罹患肝癌,肝细胞性肝癌为了模拟长期睡眠紊乱的效应,或者说是“社会时差”,老鼠被暴露于光暗错乱的循环之中长达2年,导致了其正常睡眠周期的长时间紊乱。雄性和雌性老鼠在78周的时候都会得肝细胞性肝癌,而人群中,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老鼠的78周类似于人类的67-72岁,而这也正是自发性肝癌最常被检出的年龄段。老鼠年龄到90周时,96%的时差紊乱老鼠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近9%在这一年龄得了肝细胞肝癌。在时差紊乱老鼠中,正常的肝功能都被严重破坏。非酒精性脂肪肝,重度炎症和肝纤维化都是肝细胞性肝癌的癌前病变。啮齿动物的基因表达模式与人类肝癌的类似当研究人员专注于时差紊乱老鼠的基因表达研究时发现,其中的一个基因表达模式与人类肝细胞性肝癌类似。这表明尽管缺乏经典癌症基因的突变,长期时差紊乱也会直接影响基因表达,包括参与昼夜节律调节的基因(Bmal1,Clock,Per1,Per2和Nr1d1)。对正常肝脏功能至关重要的胆固醇和胆汁酸通路,也被打乱了。参与识别有毒化合物的核受体CAR,被持续激活,而胆汁酸受体FXR,则是被抑制的。这种模式与人类肝细胞性肝癌是类似的。研究团队得出结论,由正常肝功能被破坏引起的肝细胞性肝癌,可以通过以这些受体为目标的药物来治疗。“该研究使我们把许多已经有的成果结合到一起从而得出新的结论。我想大多数人听到长期时差紊乱足以引起肝癌会非常惊讶。”
爱肝知识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等传播媒介需要引用请在醒目的位置标注“转自爱肝知识”
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yf/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