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的家庭护理
据统计,我国5岁以下的小儿有1亿之多,每年就有1.7亿人次患有腹泻。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
儿童腹泻一种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肠道疾病。另一种是喂养不当和饮食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致腹泻。也可由气候变化、护理不当等因素引起大多数在2岁以下,以6—11月的婴儿为主。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泻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无腥臭味。
怎样判断孩子得了腹泻?
1、排便次数
正常孩子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黄色条状物。腹泻时即会比正常情况排便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
2、大便性状
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吐奶、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睡眠不安稳等表现。
孩子腹泻的家庭护理:
一、及早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
在腹泻开始时,多为轻度脱水。轻度脱水主要表现为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时要少,颜色发黄,烦躁、爱哭。这时要给予自制糖盐水补液,在毫升的温开水中加入1.75克精食盐(啤酒瓶盖的一半)和10克白糖(2小勺)。
喝法是:1、在4小时内,按孩子的每公斤体重给与20—40毫升液体。4小时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2岁以下的孩子每隔1—2分钟,喂一小勺,2岁以上的孩子用小杯子喝。孩子出现呕吐,10分钟后再慢慢地喂;在喂服自制糖盐水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孩子眼睑是否出现水肿,出现水肿表明补液有些过量,要暂停补液,改喝白开水或母乳。
二、给孩子做一些含维生素丰富、低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防止营养不良。要少量多餐,每日最好进食6次以上。
1、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吃母乳,但母亲日常要吃低脂饮食,防止加重孩子的腹泻。
2、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孩子,还按平常量喂奶。
3、6个月以上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还可以继续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烂面片、稀粥、少量蔬菜泥、苹果泥等。
三、孩子臀部的护理
小孩皮肤娇嫩、抵抗力低,排便次数增加加重了对肛门周围皮肤的刺激,容易引起皮肤红肿、破溃、感染。每次排便后,家长要用温水清洗肛门、会阴周围皮肤,用软布擦干。每次洗后涂凡士林软膏。用柔软清洁的棉尿布,且要勤换洗,腹泻期间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纸尿裤,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四、要仔细观察孩子病情的变化
如果孩子烦躁不安,睡眠差,囟门眼窝出现凹陷,哭时声音较平时降低。没有眼泪,尿量较平时减少或无尿,口喝严重,说明孩子的身体脱水已经较重了;孩子在家经过系统治疗3天,呕吐、腹泻次数没有减少,甚至出现便中带血,发烧等症状。医院治疗。
五、腹泻的家庭护理中要注意的几点
1、排便次数多不一定是腹泻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大便次数增加就急着使用助消化药、止泻药。妈咪爱、乳酶生、斯密达轮番上阵。6个月内的孩子在喂奶后,经常会排出黄绿色稀便。有时每天5、6次,甚至10余次,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孩子,有时一边吃奶、一边排便。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急于用药,其实,它是一种生理性腹泻。随着消化功能的发育,多在添加辅食后自然好转。只要孩子精神好、睡眠安稳、体重增长,就不要急于用药。以免影响孩子正常消化功能的发育。
2、孩子腹泻不一定非使用抗生素
腹泻不一定全是由细菌引起,夏天腹泻大部分由细菌引起,秋季腹泻大多由病毒引起,如果是由病毒、喂养不当和饮食失调、气候变化、护理不当等因素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致腹泻,使用抗生素后,很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3、腹泻的孩子甜食要适量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吃了药,认为孩子受了很大的委屈,觉得需要安慰一下,既然别的食物都不能吃,就用白糖找补。喝粥、喝水,都加糖,甚至在吃药后立即给孩子一勺白糖。这样也容易加重腹泻,市场上出售的白糖多为蔗糖,肠道只吸收单糖,腹泻使肠黏膜受损,分解蔗糖为单糖的能力降低,使水分从肠壁被动地进入肠道造成肠腔水分增加,加重腹泻。(原创)
肝硬化的家庭饮食调理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弥漫性常见肝病,肝硬化病人除了需要充分的休息、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外。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家庭饮食管理。
饮食调理可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阻止肝硬化的发展、改善肝硬化的症状、增强机体抵抗力。在秋冬,冬春季节转换时尤其重要。要做好积极预防、情绪稳定、动静结合、用药从简、戒烟忌酒、饮食调理。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适量脂肪的少渣饮食。每日供给热量应在10.45~12.54KJ。其中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可较多,由鱼、瘦肉、蛋类、牛乳。豆制品等含高生物效价的蛋白质食品提供,每日供给量按1.5~2.0g(kg·d),脂肪每日摄人量不宜超过1.0g(kd·d),其余为糖类。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饮食以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宜。每日饮食供给总热量为8.37~10.46KJ,蛋白质1.0~1.5g/(kg·d),适当的高糖、低脂。
脂肪提供的热量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3为宜。对于有明显食管胄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吃软膳食,避免进坚硬、粗糙的食物。以防划破曲张静脉,导致出血。有腹水者应吃低盐或无盐饮食。有显著肝功能减退或肝性脑病倾向的,以糖类为主,严格限制动物蛋白的摄入,给富含支涟氨基酸的植物蛋白,病情严重必须禁食蛋白质。无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均应补充富含维生素A、B、C、D、K、烟酸、叶酸的食物,促进损伤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对进食不足、禁食、进食困难的患者,可酌情采用胃肠外营养,补充相应所需的营养成分。
肝硬化家庭调理需注意: 1、饮食热量的摄入。每日供给量为克-克。可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2、蛋白质的摄入。高蛋白饮食有利于细胞的修复,尤其适用于低蛋白血症和腹水患者。血浆蛋白过低,会加重腹水的形成,每日供给蛋白质克-克,或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1.5-2克蛋白质。肝硬化有肝昏迷征象时少用甚至不用蛋白质。
3、脂肪的摄入。肝硬化的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失调,胆汁合成及分泌减少,脂肪消化吸收多受影响,患者特别是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不宜过分摄取脂肪。每日供给50克左右,脂肪能够增加食物味道,绝对控制脂肪可引起食欲低下。
4、维生素的摄入。富含维生素A、B、C、D、K、烟酸、叶酸的食物。
5、水、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摄入。每日供盐7-8克,肝硬化腹水患者应采用低盐饮食,每日供盐不超过2克,进水量限制在0ml以内。腹水严重时进无盐饮食,钠摄入量每日应限制在毫克左右。并注意补充锌,锌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每日饮食中不应低于15毫克。
6、严禁饮酒,戒烟,要少量多餐进食,食物要细软、易消化、少纤维化、少刺激性的半流质或软饭。肝硬化患者进食时尽量避免卧位,以减少食物在食道内停留过长造成食物潴留,引起食管扩张,加重食道静脉曲张。
7、凝血机制差,脾功能亢进者,可多吃富含胶质的肉皮冻、炖蹄膀、海参。
8、患有贫血者,可吃些肝泥、菜泥、龙眼、小豆粥等含铁多的食物。
9、有腹水及轻度浮肿的患者,可吃些马哈鱼、鲤鱼、鲫鱼汤,西瓜、冬瓜等可以消肿利尿。
10、对肝硬化病人有益的食品:奶、鱼、蛋、瘦肉、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食物,酵母片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11、肝硬化病人尽量避免的食品:含纤维素过多的食品,如芹菜、韭菜、葱头等。各种酒、油炸及多油的花生、核桃、瓜子和辣椒、胡椒、芥末、咖喱等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推荐小食谱:
1、猪肚粥:猪肚克,大米克。将猪肚洗净,加水煮至七成熟,捞起切丝备用,然后以大米、猪肚丝、猪肚汤(去油)适量,同煮粥食用。功能调肝健脾,益气行血,适用于肝硬化早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
2、冬笋香菇汤:冬笋克,香菇50克。冬笋剥去外壳,洗净切丝,香菇切片,两者同放入锅内翻炒20分钟左右,再加入汤、调料煮沸即可。功能健脾疏肝,适用于肝硬化患者症见乏力,纳差,腹胀等。
3、泥鳅炖豆腐:泥鳅克,豆腐克。将泥鳅去肠脏,洗净,加水、盐各适量,精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泥鳅熟烂即可。功能利湿消水,适用于肝硬化伴腹水或黄疸患者。
4、丹参饮:丹参30克,红枣5枚,白糖适量。将红枣去核后与丹参一起放入锅内,水煎去渣取汁,加火糖调味后服用,每日一次。功能养肝健脾,活血散结,适用于肝硬化属肝郁血瘀者。(原创)
麻疹的家庭护理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患者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2、麻疹是通过咳嗽,噴嚏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3、麻疹的潜伏期约为10天,以发热起病,一般体温逐渐升高,也可骤发高热伴惊厥,在此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不要服用强烈的退热剂,可以口服紫血散等中药降温,体温控制在左右38.5℃,适当饮水,避免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额头)。以免影响皮疹透发。
4、发热3-4天后,耳后,发际首先出现斑丘疹,而后蔓延至全身,出疹3-5天手心和脚心会出现疹子,这时疹子就出齐了。体温会降至正常,这一期间,注意适当保暖,体温控制在38.5℃-39℃,有利于疹子的透发。患者有怕光流泪等症状,应避免强光刺激;如眼睛分泌物多,可根据医嘱使用0.25%氯霉素点眼;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餐后用温开水漱口,口唇干裂可以涂润唇膏。腹泻可以适当服用止泄剂,注意肛周皮肤清洁。用温水清洗,软毛巾擦拭后涂以护臀霜。疹退后,会出现皮肤脱屑,应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饮食调理:宜进清淡而又易消化为宜。如面片汤、米粥、青菜汤等,高热时应多喝水或果汁,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及发物,多吃水果或蔬菜、瘦肉等食物,这样可使患儿摄取各种营养素,增加机体抵抗力,早日痊愈。
6、接触者的防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直接吹风。①易感者接触病人后2天内接种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②接触患者要戴口罩。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③年幼体弱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ml可防止发病。
7、如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咳嗽频繁,喘憋,患儿医院就诊。
急黄肝病人的家庭护理
急黄肝全称急性黄疸型肝炎,根据病原体不同,病毒性肝炎又分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五种。
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乙肝、丙肝和丁肝传播途径复杂,主要经血液体液途径、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甲肝和戊肝只有急性患者;乙肝、丙肝和丁肝既有急性患者,也有慢性患者,慢性患者更多见。俗话说,病靠三分治,七分养。对肝炎患者而言,家庭护理非常重要,是养好病的关键。
急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包括:
1、甲型、戊型肝炎病人的传染期内,餐具消毒是预防甲肝传播的方式之一。湿热消毒:煮沸是消毒餐具的一种可行方法,将水煮沸一分钟,可使甲肝病毒失去传染性。为安全起见,一般可将病人用过的餐具加水煮沸15~20分钟。
2、家中要实行分餐制,采用公筷、公匙。防止病从口入;病人的食具、其他用具和衣被要单独使用,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注意个人卫生,餐前、便后洗手。对甲型、戊型肝炎病人的排泄物随时消毒,用具、地面每天消毒处理。
3、在甲肝流行期间要加强自身护理,尤其应注意饮水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减少不必要的聚餐,不生吃小水产品。
4、一旦发现有发热、胃口明显减退、乏力和尿黄、眼白黄等情况(甲肝患病症状〕要及时就医。与急性甲肝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应观察40天,观察期内如有发病,立即隔离。
对于乙、丙、丁型肝炎患者应该注意:
1、家庭成员的食具、剃须刀、盥洗用品单独使用,防止血液、唾液和其它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环境。特别应当指出,病人的任何破损伤口及经血均可排出病毒,应注意防护。
2、调配好病人的饮食,严格禁止饮酒。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加重和特殊改变,医院就诊。
4、保证充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全休3个月,半年内不参加较重的体力活动,1--2年内定期到门诊复查。
5、对家中的密切接触者要注意观察和加强防护,预防甲肝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和甲肝疫苗,预防乙肝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yf/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