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各种因素导致的肝损伤,都可继发肝纤维化形成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肝纤维化检测的方法有三种: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目前,病理学检测依然是肝纤维化检测的“金标准”,而影像学和血清学作为辅助诊断的项目。虽然病理学检测的认可度最高,但是因为具有创伤性,并且技术难度和风险度都很高而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不能够监测患者的病情。影像学的发展对肝纤维化的诊治非常地有意义,但是存在分辨率普遍偏低的情况,这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诊治失去价值,从而使病人失去肝纤维化治疗的宝贵时间。血清学检测则是对病理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测最有效的补充,不仅可以监测病人病情,而且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治疗非常有价值。
目前,国内多采用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蛋白(CⅣ)联合检测来诊断肝纤维化。
HA又称“小肝穿”,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LN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病因密切相关,LN水平在酒精性肝硬化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硬化和胆汁性肝硬化,LN水平可反映酒精性肝病是否存在门脉高压及门脉高压程度,但在非酒精性肝硬化,LN则不能用于门脉高压的诊断。
pⅢNP是PCⅢ在细胞外形成原胶原前,被相关酶切下后进入血循环的氨基端尾肽。完整的pⅢNP主要通过窦状隙内皮细胞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清除,故胶原代谢活跃及肝功能损伤时,血清pⅢNP升高,pⅢNP被视为肝纤维化生成的血清学指标。pⅢNP的含量可以有效地区别轻型与中/重型慢性肝炎,提示活动性肝纤维化,是反映慢性肝纤维化活动性和程度的指标。
CⅣ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时肝内CⅣ合成增多并大量沉积,致使肝窦毛细血管化。由于胶原降解的增加常伴有更多的再合成,因此,确切地说,它们是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的指标。研究表明,CⅣ成分的检测对判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9%)和特异性(82%)。
目前国内公认的这四项指标即HA、LN、pⅢNP、CⅣ,其诊断肝脏纤维化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因此,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监测方法。
热景生物肝纤四项定量测定试剂盒,采用独特的上转发光法,全定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单人份检测,亦可高通量。试剂常温储存,无需冷藏,随到随测!
检测肝纤四项,诊断肝纤维化,预防肝硬化的发生,拒肝硬化于千里之外!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yf/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