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健康的肝细胞受到损伤之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当发生一些长期性的或程度比较深的损伤时,超出了细胞的修复能力,就会使得细胞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使原本光滑的肝脏表面开始变得凹凸不平,从而发生肝脏纤维化,纤维结缔组织丛生。
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变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发的、长期或反复作用而形成的弥漫性肝损伤。在介绍肝纤维化形成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肝脏自身的结构。
肝脏的表面有一层薄而密的结缔组织包膜,包膜深入肝脏内部形成网状支架,将人体的肝脏分割为许多具有相似形状和相似功能的单位,医学上称为肝小叶。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肝小叶都有一条静脉穿过其长轴中心,称为中央静脉。中央静脉的周围是肝板和血窦。肝板指的是成人肝细胞排列成的立体板状,由单细胞组成的肝板在肝小叶内凹凸不平,相互连续。血窦指的是链接肝板之间间隙的网。
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肝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发生病变有直接关系。正常肝组织间质的胶原蛋白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肝硬化时会有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在肝小叶各处,从而导致肝纤维化。初期的纤维组织形成小的条索,长期下去,纤维间隔相互连接,使得每个肝小叶都发生病变,最终可能形成肝硬化。
肝纤维化一旦发生,几乎难以使肝脏复原,这是一个不能逆转的过程,所以肝病患者应该及时治疗,警惕肝纤维化的发生。
点击阅读原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yf/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