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进行性纤维化。正常人的肝脏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人们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肝脏因患病而发生“硬化”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患者被确诊患有慢性肝炎开始,其肝脏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会发展为肝硬化。患者患有肝炎以后如治疗不当可逐渐发生肝纤维化,然后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外的胶原纤维发生了持续的、大量的增生,增生的胶原纤维不断地挤压肝细胞,逐渐把肝细胞包围起来,便形成了“纤维隔”,此时的肝细胞早已因为反复肝炎活动而发生了广泛的变性和坏死。残存的肝细胞在“纤维隔”的挤压下,只好进行不规则的再生,形成了不同于正常肝小叶结构的“假小叶”。这样,整个肝脏组织的质地就会变硬,形成了肝硬化。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但两期分界并不明显或有重叠现象。代偿期症状较轻,常缺乏特异性。以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为主,同时可有恶心、厌油、腹部胀气、上腹不适、隐痛及腹泻等症状。症状往往是间歇性的。失代偿期症状显著,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一些病理表现。如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重症者皮肤干枯、粗糙、常有贫血、舌炎、口角炎、夜盲、多发性神经炎及浮肿等,出血倾向包括牙龈出血或鼻腔出血,皮肤黏膜紫癜,呕血与黑便,还可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兴奋、昏迷等,体征可有面色黝黑、黄疸、腹水、胸水、脾大。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女性月经减少、闭经、不孕等,特别是胸前蜘蛛痣、肝掌具有特征性。肝功能检查可见异常,转氨酶增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胆红素水平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构成门脉高压征的三个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形成,在临床上均有重要意义,尤其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对诊断具有特征性价值。
来源:《肝博士》杂志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白癜风症状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z/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