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5版更新要

年10月24-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正式推出了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南》的更新要点如下: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原作者:甘霖

总结整理:郭庆妍

一、流行病学和预防

推荐意见1: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内)注射HBIG,剂量应≥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A1)

(补充理解:大三阳病毒定量阳性的孕妇,胎盘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在孕期即应进行,其方案是:预产期前一周和前一月、二月各三针乙肝免疫球蛋白IU,出生后再对胎儿进行上述推荐意见1预防。)

推荐意见2: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A1)

(补充理解:接种的程序仍然按照0,1,6方案,或1,2,3方案)

推荐意见3: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B1)

(补充理解:哺乳的益处远远大于传染带来的风险,所以在注意避免乳房皮肤和婴儿口腔粘膜无破口的情况下,可放心哺乳。)

推荐意见4: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

(补充理解:针对无应答者增大剂量注射,多次接种的推荐意见,态度比以前积极,增加了抗体阳性率和国民对乙肝的预防能力。)

二、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一)HBeAg阳性CHB患者

药物选择:

推荐意见5: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恩替卡韦)(笔者对此方案报有疑问)、TDF(替诺福韦)或PegIFN(聚乙二醇干扰素)(A1)。对于已经开始服用LAM(拉米夫定)、LdT(替比夫定)或ADV(阿德福韦)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24周病毒定量copies/ml,改用TDF治疗;或LAM、LdT加用ADV治疗方案(A1)。(笔者对两种核苷类似物的联合治疗持观望。但具体到夫定与阿德福韦的联用,多文献报道联用较单用降病毒效果好,耐药发生率低。)

(补充理解: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按先后顺序和应用的广泛性包括:LAM、LdT、ADV、ETV、TDF。三代抗病毒核苷类似物药均已国内上市并销售。其中TDF上市最晚,且被指南力推。核苷类似物抗乙肝共同机理是:干扰乙肝病毒的核苷酸代谢,直接抑制病毒复制。(1)口服给药,用药方便;(2)病毒抑制能力强,60%-90%的患者均可达到HBVDNA的阴转,HBeAg血清转换率约20%左右;(3)适应症广,可用于肝硬化等失代偿肝病患者。主要缺点是:(1)疗程不固定,多需3-5年甚至终身;(2)停药后易反弹,如未达标准停药,约80%患者会出现病毒重新复制;(3)长期用药过程中有病毒耐药变异可能,耐药变异后会引起病毒的重新复制和肝组织炎症,需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6:NAs(核苷类似物)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B1)。

推荐意见7:IFN-α(干扰素)和PegIFN-α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20,IU/mL,建议停止治疗(B1)。

(补充理解:干扰素机理是促进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患者感染病毒的时间越短,疗效越好,年轻者优于年长者,女性优于男性。和核苷类似物相比,干扰素的主要优点是:(1)疗程确定,干扰素疗程6——12个月,而核苷类需3——5年甚至终生;(2)疗效持久、停药后反跳率低,约80%的患者停药后可维持疗效;(3)不会引起病毒耐药变异;(4)费用相对低廉。主要缺点是(1)疗效相对较低;干扰素治疗可使30%——40%的患者HBV-DNA转阴,HBeAg血清转换,并能使1%-3%的患者表面抗原转阴。(2)需注射给药,药品需冷冻保存,用药不方便;(3)用药初期不良反应较多,如发热、白细胞降低等。(4)不适应于失代偿肝病患者,如肝硬化、伴有胆红素明显增高的慢性肝炎等。)

附:

联合治疗探索(摘自药品资讯网)

PEG-IFN-α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两类主要的抗HBV药物,各有优势,理论上联合应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研究者对两类药物的不同联合方案进行了探索,希望找到可用于临床的最佳方案。总结APASL的研究报告,我们看到目前联合方案主要分为三种,结果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方案一:初始全程联合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Tangkijvanich等初始联合应用PEG-IFN-α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与PEG-IFN-α单药治疗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在此次APASL年会上报告了中期结果。该研究共纳入76例初治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他们随机接受PEG-IFN-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和PEG-IFN-α单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HBVDNA检测不到率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但在HBsAg水平和HBsAg清除方面,联合治疗并不优于PEG-IFN-α单药治疗。

方案二:核苷(酸)类似物序贯PEG-IFN-α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宁琴教授等开展了一项恩替卡韦治疗后换用PEG-IFN-α治疗的研究,其目的是在恩替卡韦治疗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通过序贯PEG-IFN-α实现更高的治疗目标同时实现安全停药。结果显示,恩替卡韦序贯PEG-IFN-α治疗可以获得较继续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更高的HBsAg清除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此次APASL上,宁教授等报告了不同HBsAg定量对上述序贯治疗方案应答情况的影响。她们通过小样本研究发现,恩替卡韦序贯PEG-IFN-α治疗12周,HBsAg<IU/mL的患者获得HBsAg转阴和HBeAg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大;HBsAg≥IU/mL的患者获得HBsAg转阴和HBeAg血清学转换的几率非常小。这为核苷(酸)类似物序贯PEG-IFN-α的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患者选择或将提供依据,但仍需更大样本的研究验证。

方案三:先单用再联合或先联合再单用

除了初始全程联合和核苷(酸)类似物转换为PEG-IFN-α外,还有另外一些研究采用先单用再联合或先联合再单用的方法。其中,一项由来自欧洲和中国的15家中心参与的国际随机研究(ARES研究)最引人







































北京白癜风医院
环孢菌素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z/6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