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港科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

根据病情不同复查间隔时间和检测内容也不同,咱们来看一看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是怎样说的,指南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随访复查及管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

注意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管理。慢性HBV携带状态虽然不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部分免疫耐受期患者可能会进入免疫清除期而出现肝炎活动。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处于免疫控制期,但仍有发展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且长期随访仍有发生肝癌的风险。因此,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患者均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及时启动抗乙肝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是为了监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用药依从性,以及耐药情况和不良反应。01

应用长效干扰素的患者的监测

血常规检查(治疗第1个月每1~2周1次,稳定后每月1次),

肝脏生物化学检查(每月1次);

甲状腺功能和血糖值检测(每3个月1次);

HBVDNA、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每3个月1次);

肝脏硬度值测定(每6个月1次);

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等(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1次,肝硬化者每3个月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核磁)以早期发现肝癌。02

应用核苷类似物药物的患者

血常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HBVDNA定量和乙肝五项、肝脏硬度值测定等,每3~6个月检测1次;

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等(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1次,肝硬化者每3个月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核磁)以早期发现肝癌。

应用替诺福韦的患者,每6~12个月检测1次血磷水平、肾功能,有条件者可监测肾小管早期损伤指标。

温馨提示

不论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如何,均应停药后的前3个月内每月检测1次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乙肝五项和HBVDNA定量;之后每3个月检测1次,1年后每6个月检测1次。无肝硬化的患者需每6个月进行行1次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等,肝硬化患者需每3个月检测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核磁)以早期发现肝癌。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免费在线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yf/12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