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认知

陈凯先院士

(年9月9日,在南怀瑾学术研究会主办的“认知生命——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所做的学术报告)

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道、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参加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的活动,很有感触。我感觉到,南怀瑾先生,他的贡献,他的努力,对于我们当代要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要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实现我们祖国的统一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可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今天的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这个会议主要的一个主题是“认知生命”,吕松涛先生会前跟我联系,要我来做这方面的发言,其实我心里非常忐忑。前面听了宗性法师的报告,我觉得还是很有启发的,我是不可能用这样的角度来谈了。因为我长期是自己学习,这方面的认识可能还是不够的。我长期处在生命科学、药物科学这个领域中间做一些研究的工作,所以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谈一谈,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主要是结合中医药的这样一个认识来谈。谈的可能不对,如果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其实我是非常有顾虑,可能是“班门弄斧”,因为我本人也不是在中医药这个领域长期学习积累。我是在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的,后来有一段时间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工作,担任校长,那么在这中间有一些接触,有一些认识。那么我想从几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一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第一个方面,我想讲一讲中医药学,它的特色和优势。那么这和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理解生命现象,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可能这个讲解的深度还是不够的。

(一)、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张幻灯片表达的就是中医药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从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代表性的医学著作,代表性的医学成就和代表性的医学家,构成了一个在传统文化土壤里诞生的传统医学,经历了“奠定基础——初具规模——鼎盛发展”这样一个过程。

(二)、中医创造的“世界第一”

中医药学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到今天可以讲,对人类的健康都有重大的贡献。我这里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世界第一,虽然中药学是诞生在中国,发生发展在中国,但是这些贡献,应该讲都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一个就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他用麻沸散,从植物中间提取来,进行麻醉,来进行全身的手术,剖腹的手术,做全身麻醉。那么这个可以讲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一次。

晋代的葛洪,他有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叫《肘后备急方》。我们前两年屠呦呦教授,用青蒿素治疗疟疾获得诺贝尔奖这样一个重大成就,它的根源也是葛洪《肘后备急方》里的记载。除了这个以外,他还讲用海藻来治瘿,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来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医学上遵循的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可以采用狂犬(疯狗)的脑组织,把它拿出来,涂附在被狂犬咬伤的伤口上来治疗,这是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一个先河。直到年,十九世纪的末叶,法国的巴斯德才发明了狂犬疫苗。中国最早的这样一个探索,要比它早了一千六百年。还有像南北朝时期的龚庆宣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病等等。

还有唐代的孙思邈,他用手法整复下颚关节脱位,今天医学上用的办法跟这个也是一致的。他还用葱管(大葱的葱管)来导尿,那么这比法国的发明橡皮管导尿早了一千二百多年。还有唐代的王焘,用针灸的针来治疗白内障。那么一直到文化革命中间,给毛泽东主席治疗白内障还是用的这个办法。那么还有金元时期的危亦林,他对于脊柱的骨折采用了悬吊复位办法。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病人躺在床上,然后用个绳子来拉他的脚,把他脊柱要拉伸,这个基本的思路到今天还在沿用。

还有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这也是中国最早发现,在明朝的隆庆年间。然后逐渐传入西方,最后才在西方发展,到十八世纪的中叶,才开始有牛痘这个发明。还有像温病学派提出来,戾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使人感染瘟疫,这也是对传染病非常早的一个认识,所以也走在国际的前面。我这里就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中国医学的发生发展,中药学的发生发展,对于生命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可以讲是走在世界的前面。

(三)、西方现代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下面列出西方医学发展的历史。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以后怎么蓬勃发展,这一二百年,可以讲,蓬勃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也做了重大的贡献。

(四)、中西医学的学科特点

我们如果把中西医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学它是产生于经验医学的时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像西方现在这种形态的科学,那是讲究经验医学的时代,比较注重整体,分析方法的应用比较少。那么现代医学是产生在实验医学的时代,分析方法的应用是它的一个优点,但是可以讲,随着这个优点逐渐的发展,它也一度在一个发展中间,对总体的观念、综合的应用显得不足。

(五)、东西方医学的比较

我们如果把东西方医学的特点能够再作一点更详细的比较,中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对于生命健康,对于这些理念认识的特点,我们可以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中医,它是整体论,它有朴素的系统论,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这样的复合的医学模式,所以可以讲它是一个非线性科学的多元思维。那么它也体现在对生命的把握,不但是在它的物质的层面,而且是在它的精神层面、整体层面和动态的层面,比较重视患者的体质和心理,社会、环境的这样的一些作用。它比较多地采用经验的积累,类比推理,通过患者就诊时候的症候表象,推理归纳来进行辨证的论治。

那么我们再看一看西医,它比较倾向于还原论。还原从大的环境,到一个物种,到一个生物学的个体,到它的组织器官细胞,这样不断地追究下去,比较倾向于机械的还原论,物理化学反应,这样来研究生物学。把人体看作组织器官组合起来,比较强调实验实证。那么,这是不同的特点。

中医比较强调整体,强调多因素的相互联系,重辩证诊治生病的人。所以一个病人到了中医的医生那里,中医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人分割成很多很多互不关联的局部,而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所以他是治这个人的病。中药的方剂中间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讲,一个方剂有很多的药材,每个药材中间含有很多的成分。所以是多成分、多系统、多靶点这样综合地调理,达到一个祛病养生的目的。它也比较重视整体的效果,对疾病治疗机理的解释比较注重哲学的思维,这个是中医的特点。

那么西医比较倾向于形态局部的一些特点,比较注重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在看病的时候比较注重生的病而并不是追究这个人。所以往往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些西医的治疗,把人的病控制了,但是人的整体的状况江河日下,特别在肿瘤治疗中间有这种现象。它比较多的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具体靶点的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的也有明显的对抗性,比较重视直接的效果、成分、靶点,通路比较明确,易于量化评价,但是对总体的、综合的复杂现象的把握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上面我们把中医和西医的一些特点做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整体观和个体化、动态化的辩证论治,是中医的一个核心。

那么这张图里边试图把中医的这样一些理论,它的体系、观点能够作一些说明。比如说中医藏象的五行学说、阴阳平衡的理论。那么根据“脏腑在内而行见于外”这种观点,通过外部的证素和证候来归纳总结这个人的证型、证候,这样来进行辨证论治。

以上是把中医的特点、优势,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二当代医学面临的挑战

第二,我想讲一讲当代医学面临的挑战。这个问题提的,肯定有些人会觉得有点奇怪,因为最近一两百年,西方医学的发展,现代的生物学、生命科学的发展,好像所向披靡。那么当代医学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困境?有哪些问题?是不是循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人类健康的光明大道?所以我想把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第一个方面,就是当代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

大家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z/11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