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难以根治,治疗上没有特效药,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慢性乙肝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肝癌晚期的治疗手段非常受限,伴随着血行转移和癌栓形成,术后生存率不理想,但对于早期肝癌病人的治疗约有80-90%可以治愈,不仅提高生存率,也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肝癌防治最有效途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G-Test寡糖链检测项目作为全新“糖组学”产品,突破传统分子诊断平台,通过糖组分析克服单一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异质性,用一组寡糖链改变替代单一指标改变,可全面反映肝脏疾病的特征改变,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在85%以上,准确性显著优于目前的常规性检测,可用于慢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癌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肝癌筛查检测,在AFP阴性肝癌患者中能提高85%左右的检出率,符合“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的大健康概念。
下文是医院消化内科及检验科年发表在ClinicalBiochemistry期刊上的一篇关于G-test和AFP在乙肝相关干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的文献分享。
目的:
比较血清寡糖链(G-test)和甲胎蛋白(AFP)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
名患者的血清样本(分为5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健康组、干预组,每组20人,收集于年10月-年1月之间),检测G-test和AFP水平。比较两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绘制临床应用性能(ROC)曲线,评价G-test和AFP对HCC的诊断价值。
结果:
G-Test(曲线下面积[AUC]:0.88±0.05)的诊断能力优于AFP(AUC:0.76±0.05)。当G-test与AFP联合检测时,AUC均大于任何一项指标。在早期HCC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中,G-test优于AFP。两项指标联合使用(AUC:0.±0.05)可显著提高早期HCC的诊断率,说明G-test与AFP互为补充。
结论:
G-Test试验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HCC筛查方面优于AFP。两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率。G-test检测提高了肝硬化患者早期HCC的筛查率。因此,这些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提高HCC的检测灵敏度,降低漏诊率。
G-Test检测与AFP对HCC诊断价值的比较
以上为G-Test和AFP两项检测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HCC的ROC曲线及数据表格。在单独使用AFP或G-Test检测筛查HCC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显示,G-Test检测(AUC:0.88±0.05)的诊断能力优于AFP(AUC:0.76±0.05),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
G-Test检测与AFP在早期HCC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
诊断价值比较
以上为G-Test检测与AFP在早期HCC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ROC曲线及数据表格。比较两项指标对早期HCC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G-Test检测(AUC:0.69±0.05)的诊断能力优于AFP(AUC:0.60±0.05),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z/1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