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五项检查也称乙肝两对半,是国内最常用的用于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用来对抗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中会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乙肝病毒的抗原共有三种,分别是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原,人体会对这三种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生成对应的三种抗体,分别是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因为核心抗原,在血清检测中不易检出,因此只查其余5项,即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E抗原和E抗体,核心抗体,称为乙肝五项或者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五项是为了:
1,帮助医生诊断病人是否患有乙肝病毒感染?
2,帮助医生判断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即乙肝病毒感染发展到哪个阶段?三测定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人体是否产生预期水平的免疫力?
2、乙肝病毒量
又称HBV-DNA,HBV-DNA即是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HBV-DNA阳性,提示HBV复制和有传染性。HBV-DNA越高表示病毒复制越厉害,传染性强。这项检查的主要是看下患者体内的病毒有多少,需不需要开启抗病毒治疗。
3、肝功能检查
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2.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另外γ-GT、ALP、5'-核苷酸(5'-NT)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3.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包括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它们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前白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减弱。当患各种肝病时,病情越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如果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且无回升迹象,多提示预后不良。肝胆疾病时ALT和GGT均升高,如果同时CHE降低者为肝脏疾患,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另外CHE增高可见于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脂肪肝。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揭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4.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包括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电泳等。当患者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同时伴有单胺氧化酶升高。血清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肝巨噬细胞(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此外,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和Ⅳ型胶原。测定它们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如果它们的血清水平升高常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4、凝血测试
肝炎导致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一些凝血功能的异常,血凝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5、超声检查
慢性肝炎患者B超检查的部位应包括肝脏、胆囊和脾,肝硬化病人还应该进行腹水检查,肝脏病变越明显,B超诊断的准确性越高。急性肝炎时,B超缺乏特异性影像特点,绝大多数肝回声正常,慢性肝炎声像图为回声增加型,还可测得慢性肝炎患者的脾肿大,与病理诊断比较,B超诊断轻度慢性肝炎的符合率为77%,诊断中、重度慢性肝炎的符合率达82%,诊断肝硬化和肝癌的符合率达90%以上。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经常进行B超检查对早期诊断肝硬化和肝癌是非常必要的。或者说B超是发现早期肝硬化的最直接指标。
6、甲胎蛋白
这是肝癌筛选的检查指标,不少肝癌在B超检查时不能发现,AFP就已经升高了,因此经常检查AFP对早期发现肝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血常规
这是通过抽血来检查肝脏有没有发生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指标,也经常用其评判一个肝硬化病人经过治疗有没有出现逆转的指标。
保护肝脏从自己做起,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做好检查,规范治疗。专家介绍:科主任蒋明光主任医师从事肝病专业二十余年,医院消化科、医院肝病研究所进修。发表国家级论文数篇,在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出血,肝衰竭,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结核出血,发热待查、各种感染方面的治疗均有特色。
服务宗旨:态度决定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z/1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