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怨憎会苦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喜欢的东西,也有厌憎的东西。当你遇到讨厌的东西,又无法逃开时,这种状态,就叫做“怨憎会”。怨憎会的来源,就是因为你对事物有了差别对待之心。佛为什么没有sh呢?因为他看一切众生,皆尽平等。佛看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而在众生的眼里,却尽是普通人。佛经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两姐妹,从小就互相看不顺眼。总觉得对方做任何事,都不顺自己的心意。一旦做错了事,就互相指责,互相埋怨。结果到了下一世,两人都嫁给了一个人。两个互相怨憎的人,再次相遇。两个人为了争宠,经常在丈夫面前,说对方的坏话。由此,家庭也搞得非常不和睦。富商对于两个人,没有办法解决的方法,于是去找佛陀。佛陀来了以后,以宿命神通查看了两个人以往的恩怨,便告诉她们:你们是因为以往的缘故,互相怨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自己心中多一点慈悲,多一点大度,无怨无恨,即可解决。听到佛的开示,两个人才豁然开朗。原来问题,并非出在对方身上。而是自己心里,有一种叫做怨恨的东西在作怪。由此,两人才解开了怨憎会之苦。02爱别离
这个世上的任何东西,都无法长久。无论是爱,或者是恨。但是人往往喜欢抓住自己喜欢的东西,避开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是幸福的。但是事实往往是,多数时候,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会离自己而去。然后,在心中,会产生一种苦,佛称这种苦,就叫爱别离。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经历爱别离。离开自己的故乡,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最后,甚至要离开自己生存的这个世间。中国有一部民间传说,叫做牛郎织女。牛郎与织女互相爱慕,日子过得幸福安康。但是时日不久,织女要返回天庭。作为凡人的牛郎,自然无法同往。由此,两个人的心中,苦恼无限。最后牛郎借助牛角,前往追逐织女,奈何前有银河,终不得相聚。从此两人,居于银河两端,互相遥望。03求不得
众生都是凡夫俗子,没有无所不能的神通,更没有无量的智慧。当生活中出现磨难之时,做不到全部解决。因此,很多人到处祈求,但也无解。甚至想通过烧香拜佛,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困境。然而,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却得不到佛的怜悯。即便求佛,也得不到解决。自己的心事,一次次的落空。由此心中,产生了诸多烦恼。佛称这种状态为“求不得”。清朝时代的范进,为了求取功名,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落第。每一次的落第,对他来说,都是莫大的打击。最终到老时,终于中得举人,然而此时,已垂垂老矣。得到了举人,又有何用?每个人的心里,何尝没有住着一个“范进”?每当自己有求不得,便在心中希冀老天给我们幸运,降给我们福报。却不知道,所有的福报,都需要自己去种,自己去累积,才能获得。04放不下
在世间行走,许多的道理,我们都懂。若论智慧了,其实人人都有。但是人有了贪心,有了执著,明知道事物的原理,却就是无法让心清净下来,无法放下。并非是不想放下,不肯放下,而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个因缘。有缘必聚,无缘必离。有的人心心念念,都放不下自己的“曾经”。认为他如何好,如何优秀。其实你认为他如何优秀,如何好,都是自己的因缘在作怪,也是自己的心念在作怪。有朝一日,你放下了自己的心念,却发现对方“不过如此”,而已。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执著,都有每个人的因缘。用佛的话说,一切皆因缘而来,一切皆因缘而往。来往之间,互相还债罢了。即便你心有所牵,那也是因为你对他,必有所欠。生老病死之苦,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而以上的这四种苦,只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出现。要想解决这些苦恼,佛说只需放下即可。这里的放下,指的是放下自己的心念。一旦你的心念清净,你会发现,世上本无苦。佛说放下一切心,别在自己心念的“囚笼”里,作茧自缚。每个人,都在自己制造的苦海中,苦苦挣扎。其实只要妄想执著去掉了,世界原本一片清净!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z/1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