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影《银河补习班》正在热映,邓超饰演的父亲,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他的儿子马东成绩很差,班主任都劝马东退学,可是当他从监狱中出来之后,看到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人云亦云,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差劲。
而是对他讲:爸爸觉得你很聪明,你并不傻。这份相信给了马东极大的自信,使得他在往后的学习中,有了向上的动力。
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积极引导。最后马东由一个差生,成功逆袭为一个学霸,成为了该学校为数不多的能冲击清华北大的学生之一。这一转变让人为之震撼。
而这里面,功不可没的人就是他的父亲。相信很多父母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差,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办呢?是否能像邓超饰演的父亲那样,成功帮助孩子逆袭?
然而生活不是电影,电影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当我们面对快要被退学的孩子的时,真的能像电影里的父亲那样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02
当孩子成绩差的时候,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会怎么做呢?父母的做法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打骂孩子型;
我们小区有一个孩子成绩比较差,每次数学别人考八九十分,他却只能考六七十分。他家正好住在我家对楼,每次考完试,都能听到他的妈妈在阳台里,大声的责骂他。有时甚至还会动手打他。
有一次我正好在阳台晾衣服,听到他的妈妈正在骂他,我正在晾衣服,闻声望过去,正好看见他的妈妈拿晾衣架,在那里敲他的手,孩子很疼,但是却没有抬头也没有反抗,只是在那里默默的忍着。
我看着孩子很可怜,在不断的责骂声中,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差。他的妈妈也越来越焦急,有一次和我聊天儿,说到这个事,我委婉的问了一句:孩子每次考完试,你那样子骂他,这样真的好吗?
他妈妈若有所思,然后说:孩子嘛你不打怎么能行?他怎么能听话!可我心里在想:难道打了,他就一定会听话吗?有些事靠打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第二,学习放养型;
在这个崇尚知识的年代,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不过也有不少的父母,可能他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并不是非常的上心。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大出去打工也挺好,并不一定要上学,所以成绩也无所谓。而有一些父母则有自己的教育一套,他觉得孩子不应该把所有的时间花在读书上,用来干别的事情也不错。
我认识一个做紫砂壶的老板,这位老板从他儿子上一年级开始,他就对他的儿子说,放学回来不用写作业,在每一份的作业前面他儿子签字,最后他的父亲签字,他说如果老师有问题的话,就叫老师来找他。
他的儿子真的从一年级开始就没有在家里写过作业,回到家就是玩。后来他的儿子也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只是上了一个大专,但是,在读大专期间,他的儿子就已经自己开了两家公司。
所以成绩不是孩子的唯一,还有很多路可以走,只不过看父母愿意或者相信孩子可以走哪条路。
第三,拼命报班型;
当然更多的父母在知道了孩子成绩差之后,会选择拼命报班。帮助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让孩子每天都奔波在学校,写作业和补习班的路上,以此希望孩子能够提高成绩。
前几天,和女儿聊天,她说:妈妈,我有一个同学,每天都没有空玩。我问:为什么没有时间玩?现在不是暑假吗?她回答:现在是暑假,可是她每天都要去上各种补习班。
“她成绩差吗?”
“还好,以前差,现在已经不错了。”
“那还使劲报班?”
“不知道啊,她说她爸爸帮她报的。”
报补习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途径,短时间内集中来复习某些知识,确实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但是长久来讲,还是要靠孩子的自觉和努力才行。
03
当孩子真的出现了成绩特别差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如果孩子一直成绩都不错,只是偶尔成绩考差的话,应该要以鼓励为主,毕竟人非圣贤孰能不犯错,帮助孩子查漏补缺。
如果孩子一向成绩都很差的话,就需要父母用心去帮助孩子提高成绩。总之,当孩子出现成绩差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不打骂孩子;
虽然俗语说的好,打是疼,骂是爱,可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在工作中做不好,就被老板打骂的话,那你的心情会是如何的呢?肯定不服气也不好受,作为孩子同样如此。
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内心心生恐惧。却不会让孩子想着要积极努力的去学习。
第二,不摧毁孩子自信;
自信是一种力量,而要获得这种力量,不能单靠孩子自己,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就像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的马冬,他的自信就来自于父亲的相信,即使老师不相信他,同学不相信他,就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相信他,但是父亲相信他,这就够了,这样使他获得了积极努力的底气。
当孩子成绩差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贬低孩子,骂孩子无能或者蠢笨,而应该选择相信他,努力的去引导他。
第三,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如果一个孩子的家庭氛围是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的话。我相信这个孩子,也不会讨厌读书。
国民才女武亦姝家中就是如此,她的父母为了让她爱上读书,每天4:30以后就不在家里看手机,只能看书,这让她也慢慢爱上了阅读,并且积累了惊人的诗词量。
不能人人都成为武亦姝,但却可以人人爱阅读。
所以作为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在要求孩子好好读书的同时,都需要要求自己,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第四,陪伴孩子左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同时陪伴也是孩子力量的源泉。没有父母陪伴左右,孩子会觉得自己并不重要,孩子的内心会缺乏被爱的感觉。
如果一个孩子一旦感觉缺少关爱,十之八九他都不会好好读书。
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并不仅仅希望他能够考一个好成绩,就如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所说:孩子我让你好好读书并不是为了生计,而是希望你未来能够不为生活所迫,有权力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k.com/jbzz/14668.html